歧义的语言性成因探析

2011-08-15 00:49:04阎黎明刘伊梅
关键词:语言性歧义定语

阎黎明,刘伊梅

歧义的语言性成因探析

阎黎明,刘伊梅

对歧义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歧义现象在实际语言的运用过程中,由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理解所产生的歧义现象,加深人们对语言内在的运行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利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

语言;歧义现象;语音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多义性。语义项的外延往往很难确定,语义项的内涵有时也很难捉摸。造成语言歧义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语言性歧义 (non-linguistic ambiguity),一类是语言性歧义(linguistic ambiguity)。非语言性歧义是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表达或交际渠道干扰等原因造成的。语言性歧义是自然语言符号及其线性序列组合的有限性引起的。同时,一定的语言环境也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讨论语言性歧义。

语言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是与人类思想由单一到复杂同步的。在语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词最初出现时,总是单意的,但当语言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时,许多单词逐渐获得新意,即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的表现力与表达力增强了,同时也为歧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通过词表达思想,而思想的表达需要有组织概念的规则和方法(在语言中集中表现为句法)。有限的句法规则、结构框架形成各种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结构关系。多义的词汇和多义的句法模式相结合,其生成的语言也必然是多功能的(表示多种意义和多种层次关系),并最终导致歧义的产生。本文拟对英语中歧义现象的形成原因从语音、语义和句法等方面作一探讨分析。

一、语音歧义

英语语音的连读、重读,语调的升降以及读句中的停顿等都可能引起歧义,从而导致听者误解。

(一)语音连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英语的语音规则往往要求一个词的词尾辅音与其相邻的词首元音连读,这样就使得词与词之间组成一些音节不分明的音素组合形式,以致于听者在理解上容易造成误解。如:

例(1):This is a greatape.

此句连读后易误解为:This is a gray tape.

(二)语音重读引起的歧义现象

同样一个句子,强调重音不同,其语义也会有所不同。如:

例(2):He kicked Tom.

此句由 “he”,“kicked”,“Tom”三个词组成,如分别将重音加在这三个词上,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意思:(1)是他(而不是别人)踢了汤姆。(2)他踢(而不是手打等)了汤姆。(3)他踢的是汤姆(而不是别人)。

(三)由语调的升降引起的歧义现象。如:

例(3):Ibeg your pardon.

a. (升调)请再说一遍。

b. (降调)对不起,请原谅。

(四)读句中的停顿引起的歧义现象。如:

例(4):Peter is a short story writer.

在此句中不同位置停顿时就有不同含义:

a.Peter is a/short story/writer.彼得是位短篇小说家。

b.Peter is a/short/story writer.彼得是位矮个子小说家。

除了以上由于英语特殊的发音规则导致歧义的产生外,英语中的同音异形异义词的使用在口语中也可能产生歧义。如当听到:

例(5):“Igot the flower/flour.”

听者就会有两种理解:①我得到了花;②我得到了面粉。

二、语义歧义

语义歧义是由于人们对某些词汇意义的差异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无论哪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过用现存的词汇来表达新意。如英语词young,最初产生此词时的意思是形容词“正值青春年华的”,但随着使用的增多,young一词的使用面也渐渐扩大了,从形容个人(a youngman)到形容整代人(a young generation),再到形容事物(a young state)。再随时间推移,又从精神角度赋予该词又一个意思“不成熟的、无经验的”,如此之类。原本一个词的词义从一个发展到多个,词的表达力增强了,但同时也为歧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如:

例(6):“How young he is! ”

这话到底是说他是多年轻呢,还是说他是多么无知?当背景不明确时,要确切理解其含义是比较困难的。

除了上述一词多义现象可引起歧义外,英语中的同形同音异义词(通常我们把此类词语看成是相互不同的词语)也常引起歧义现象。如下例:

例(7):She can’t bear children.

此句由于对“bear”的不同意义的理解就有以下解释:

a)她不能生育。

b) 她不能忍受孩子们的调皮。

另外,在英语中由“of”引导的限定词作修饰语时也常常产生歧义现象。

例(8):The praise of Jack.

既可理解为“别人对Jack的赞扬”,也可理解为“Jack对别人的赞扬”。

其次,英语中有些既可表示描述性又可指事物特质的形容词作修饰语时也可

能产生歧义。在例(9)中:

例(9):“Mary is a deaf and dumb teacher.”

“a deaf and dumb teacher”就既可理解为“一位又聋又哑的老师”,也可理解为“一位教聋哑人的老师”。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称为组合歧义,即指那些组成句子的短语或单词部分独立存在时,并没有歧义,而当它们被组合到一起构成句子时便产生歧义的语言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个句子的相同表层结构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解释的深层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功能性歧义

如果一个句子中某个成分的功能判断不清就会产生功能性歧义。如:

例(10): Flying planes can be very dangerous.

如果我们把“flying”一词理解为“fly”的现在分词来修饰“planes”,那么此句意为“飞行着的飞机是很危险的”;而如果我们认为“flying planes”是一个动名词短语用作此句的主语,那么此句意为“驾驶飞机航行是很危险的”。

例(11): He greeted his teacherwith a smile.

如果把“with a smile”视为“his teacher”的定语或者视为“He greeted his teacher”的状语时,此句的意义就分别是“他给带着微笑的老师打招呼”及“他带着微笑给老师打招呼”。

例 (12):I clearly remembered the time when I watched the sunset.

此句中的“when Iwatched the sunset”如果理解为作“the time”的定语,其意思是“我清楚记得我看日落的时间”;如果把它理解为作“I clearly remembered the time”的状语时,其意思是“当我看日落时,我清楚记得这个时间”

(二)结构层次性歧义

结构层次性歧义指由于句子组成部分在句子结构中的层次变化(有时也会产生句子组成部分的功能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句子中心词与其修饰词(如定语成分与状语成分和中心词间的限定关系)的关系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歧义现象;并列关系模糊产生的歧义;一些省略句中由于结构简化而引起的逻辑不清;否定句中否定词的限定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歧义现象。

1.定语成分与中心词的限定关系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13): A lady lostanumbrellawith two ribsbroken.

此句中的“with two ribs broken”这一介词短语可以理解为作“a lady”的定语,也可以理解为作“an umbrella”的定语,此时其意义就应分别为“一位断了两根肋骨的女士丢了一把雨伞”和“一位女士丢了一把断了两根撑子的雨伞”

2.状语成分与中心词的限定关系变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14):We go to find Prof.Smith in his office and invite him to our English even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meeting.

此句中“immediately after themeeting”作为状语可以修饰“invite”或“go to find”,还可以作为后置定语修饰“English evening”。其与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十分模糊不清,毫无疑问就会引起不同的解释。

3.当多个成分并列时,其不同的并列层次关系也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这在John Lyons所著 “Seman-tics”中也有详尽的分析阐释)。例如:

例 (15):Old men and women were left at the village.

此句中到底是old men与women并列,还是men与women并列并由old作其共同的定语,由此就产生了以下不同解释:(a)Old men and old women were left at the village.(b)Women and old men were left at the village.

4.省略句中由于结构简化而引起的逻辑不清(这主要包括并列结构的简化和比较结构的简化所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16):He loves the dogmore than hiswife.

此简化比较结构句中“hiswife”的逻辑关系不清就会引起不同的理解:(a)He loves his dogmore than his wife loves the dog;(b)He loves his dog more than he loves hiswife.

5.否定句中否定词的限定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歧义现象。否定句中否定词的作用范围的变化常常会引起如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的歧义变化以及否定转移现象所引起的歧义现象。如下例:

例(17):Everybody didn’t enjoy it.

此句既可理解为“Nobody enjoyed it.”又可理解为“Not everybody enjoyed it.”

例 (18): He didn’t marry her because he loved her.

此句如孤立地理解,也有不同的解释:“他因为爱她才不和她结婚”;或者 “他不是因为爱她才和她结婚”。

总之,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还有更多的歧义现象有待我们去总结和研究。通过对歧义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具体而生动地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了解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进一步揭示语言奥妙,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以使我们能按照语言的内在规律去科学地高效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1]Chomsky,N.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M].Elsevier North Holland,Inc,1977.

[2]Leech,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M].M iddlesex:Penguin Books,1981.

[3]Lyons,J.Semantics[M].CUP,1977.

[4]Saeed,J.I.Semantics[M]Beijing:FLTRP,2000.

[5]邱述德.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阎黎明.英语歧义分类探微[J].武汉: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H 313

A

1673-1999(2011)02-0133-03

阎黎明(1970-),男,四川巴中人,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10059)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刘伊梅(1981-),女,湖南长沙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2010-10-30

猜你喜欢
语言性歧义定语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eUCP条款歧义剖析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8
语言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时效性资源应用论析
教师·下(2017年7期)2017-09-19 23:10:01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学周刊(2017年20期)2017-06-15 18:08:26
English Jokes: Homonyms
that和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异同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论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
西部学刊(2015年12期)2016-04-08 16:16:32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