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事靶场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

2011-08-15 00:54:21萧海林
装备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军事装备靶场军事

萧海林

(91404部队)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军事靶场哲学是以军事靶场为研究对象,从哲学视域研究其概念、本质、特点及规律等内容,回答军事靶场“是什么,从何来,向何去”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从而指导军事靶场的实践活动。

1 军事靶场起源

军事靶场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先得从军事装备起源入手,了解军事靶场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界定它的起源。

1.1 军事装备的起源

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人类的出现,距今约300万年,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工具约250万年[1]。由于早期石器工具加工粗糙,还不能称其为武器。只有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5万年,人类开始使用石料制造复合工具。这种复合工具基本具备了武器的一般特性。因此,在军事装备史上,将旧石器时代晚期界定为军事装备的起源,军事装备的发展相继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装备4个阶段[2]80-90。

1.2 军事靶场的基本形态

《辞海》[3]对形态的定义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军事靶场的基本形态是军事靶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定形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军事靶场呈现出的基本形态是不一样的,它主要取决于当时军事装备的发展水平。因此,军事靶场大概划分为冷兵器靶场、热兵器靶场、现代武器靶场和信息化武器靶场4种形态。

冷兵器靶场(约5万年前至公元10世纪),从旧石器晚期开始到火器的产生,主要经历了石兵器、铜兵器和铁兵器3个阶段,整个过程约4万多年。冷兵器靶场是军事靶场的初始形态。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兵器生产、制造和使用的过程相对简单,军事靶场的形式,也许体现在工匠的作坊、兵器的制造厂、练兵的校场等某个环节,但它的试验活动已经起到了军事靶场的作用。

热兵器靶场(公元10世纪至公元20世纪中叶),从火器的使用到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出现,先后经历了火药、原始火器、枪炮和机械化武器装备等主要发展阶段,整个过程大约1000年。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武器从火药、原始火器发展为枪炮,使得试验在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9世纪末机械化武器装备登上战争舞台,使军事装备的使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空中、海上、水下等立体空间,同时也为军事靶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枪炮、坦克、飞机、舰艇等武器系统成为战争中的主要兵器,为军事靶场的独立起到了催化作用。1917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1个军事靶场——阿伯丁军事靶场,该靶场主要用于枪炮武器试验。

现代武器靶场(公元20世纪中叶至公元20世纪末),主要从第1颗原子弹问世开始,到信息化装备的出现,整个过程大约50年。这一时期是军事靶场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仅美国就建设了80多个军事靶场,世界各主要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军事靶场。

信息化武器靶场(公元20世纪末至今),从20世纪90年代初,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期的初步形成[2]92。军事靶场发展也相应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距今20多年时间。这一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信息化装备不断出现,信息战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样式。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发展信息化装备的时代召唤下,信息化武器靶场应运而生。信息化武器靶场是军事靶场发展的高级形态,但是目前军事靶场尚处于这一高级形态的初级阶段。

军事靶场形态的依次更替是军事靶场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它不仅揭示了军事靶场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军事靶场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1.3 军事靶场的起源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军事靶场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在旧石器晚期,由于军事靶场处于相对低级的形态,尽管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但是它的客观存在,尤其试验活动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的。人类从制造复合工具开始,就有试验活动的存在。因此,军事靶场的历史至少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说,军事靶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不会晚于5万年。

2 军事靶场概念和本质

军事靶场是什么?是军事靶场本体论的研究范畴。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军事靶场的本质和本质联系,继而明确军事靶场的概念。

2.1 军事靶场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根本属性也称本质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属性。在军事靶场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诸多属性,如:试验属性、训练属性、科研属性、作战属性和技术保障支援等等。这些属性中,哪一种属性是军事靶场的根本属性呢?从军事靶场基本形态的更替可以发现:试验属性是军事靶场最原始、最本质的属性,始终对其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属性都是非本质属性。因此,军事靶场的本质是军事装备的试验属性。这一根本属性,从整体上规定了军事靶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体现了区别于部队、科研院所等其他单位的基本特性。

2.2 军事靶场的本质联系

军事靶场的本质联系是对军事靶场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趋向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的联系。纵观军事靶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无论是冷兵器靶场还是信息化武器靶场,军事装备始终对军事靶场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军事装备与军事靶场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质联系,试验活动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2.3 军事靶场的概念

定义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通过给概念下定义,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目前还没有查到军事靶场的概念,现有的靶场概念也没有从靶场的本质属性去定义。如《海军主题词简明词典》对靶场的定义是武器装备进行射击训练或试验使用场地的统称[5]。

军事靶场的本质是军事装备试验属性,试验活动是军事靶场的本质活动。按照性质定义的规则,军事靶场概念可定义为:军事靶场是在接近实践条件下专门从事军事装备试验活动的军事科研机构的统称。

对上述军事靶场概念的定义,主要出于3点考虑:一是通常所指的军事靶场概念,是军事靶场范畴的抽象靶场,而不是具体靶场,所以用“军事科研机构”来表述其外延更大;二是事物概念的产生都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军事靶场概念形成之前,可能“军事科研机构”不一定存在,但“试验活动”始终存在,所以军事靶场的概念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三是“试验活动”是军事装备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集中体现了军事靶场的本质属性。

3 军事靶场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6]。军事靶场伴随着军事装备,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走到今天,经历了近5万年的孕育、生长和成熟的过程。未来军事靶场还要走多远,虽然无法预测,但是它的发展趋势和最终归属还是有其规律性的。

3.1 趋于多靶场联合的试验模式

从军事靶场发展的历史来看,军事靶场从无形到有形,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独立试验到联合试验,这是军事靶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多靶场联合试验不仅是军事装备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军事靶场提高综合试验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军事装备进入热核武器之后,导弹武器的飞行距离越来越远,任何一个军事靶场完全独自承担试验任务会变得十分困难。如:美国巡航弹试验,曾经联合多个军事靶场共同进行试验。近几年,国内军事靶场也开始进行联合试验。因此,多靶场联合的试验模式将成为未来军事靶场试验的一个发展方向。

3.2 朝着一体化试验训练的方向发展

一体化试验训练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规划试验训练资源,使试验与训练活动协调一致,发挥军事靶场最大的军事效益[7]。在冷兵器时代,试验与训练活动基本是结合的;到了热兵器和核武器时代,试验与训练活动相对独立;进入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为了充分利用试验资源,节约训练投资,军事靶场又逐渐成为试验与训练活动的共同载体,朝着相互结合、一体化联合的方向发展。如:美军通过联合训练与试验网络互连了30多个训练机构和靶场。一体化试验训练已成为提升军事靶场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3.3 具有更加开放的试验训练空间

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军事靶场的物理空间(陆地、水下和空中)也在不断地拓展。由于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军事靶场的物理空间开放总是有限度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试验训练活动开始由物理空间向逻辑空间拓展、由真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一种无边界靶场[8]开始形成。信息网络延伸到哪里,军事靶场的活动空间就拓展到哪里,人们可以根据试验训练任务的需要,灵活地规划试验训练资源,使得未来军事靶场的空间更加具有开放性。

4 结束语

通过对军事靶场基本问题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军事靶场从旧石器晚期开始,伴随着军事装备的发展,经历了冷兵器靶场、热兵器靶场和现代武器靶场形态,正在进入信息化武器靶场形态。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论断,人类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人类社会实现了共产主义,国家会自行消亡,不会再有战争。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了战争,军事装备必将随同战争退出历史舞台,同样军事靶场将会自行消亡,这就是军事靶场的最终归属。但是,到那时候,未来军事装备有可能回归它的原始性质,成为人类新的劳动工具,军事靶场也许会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服务于人类社会。

(References)

[1]崔连仲.世界通史:古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

[2]余高达,赵潞生.军事装备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3]夏任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981.

[4]叶润平.形式逻辑教程[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24.

[5]陈明山.海军主题词简明词典[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743-748.

[6]艾思奇.大众哲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7.

[7]萧海林.海军信息作战试验训练军事靶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装备技术指挥学院,2008:24.

[8]王国玉,冯润明,陈永光.无边界靶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86-189.

猜你喜欢
军事装备靶场军事
圆梦靶场
精细化理念推动靶场总装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把眼睛“搬”给军事装备
2021年6月18日,一架F-16战隼在联合太平洋阿拉斯加靶场上空
军事文摘(2021年15期)2021-08-11 13:01:12
靶场光电经纬仪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测控技术(2018年3期)2018-11-25 09:45:50
浅析军事装备采购现状和军事代表工作新思路
中国军转民(2018年1期)2018-06-08 05:53:03
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军事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研究
“民营企业参与军事装备研制和配套相关政策培训班”在浙江瑞安举办
中国军转民(2017年5期)2017-06-28 16:23:00
军事幽默:局
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 09:40:44
军事

装备学院学报2011年1期

装备学院学报的其它文章
弹药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