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兰泽英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60;2.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60)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州市测绘技术正从数字测绘模式向信息测绘模式转变,测绘产品的表达形式和方法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州市规划局于1996年制订的《广州市 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①部分新鲜事物在图式中没有相应的符号进行表达,如城市原点标识;
②部分符号过于复杂,不满足计算机制图的需求;
③部分符号已基本废弃不用。
因此,为了满足广州市信息化测绘的需求,参照最新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结合广州地区的实际情况,修订1996年版《图式》很有必要。
目前,国内各城市勘测单位依据最新颁布的国家大比例尺城市基础地形图图式修订本地区或本单位图式的项目开展还不多见,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采用国标;二是依据国标和地方需求制定了“城市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和计算机环境下的符号模板,但对地形图图式没有进行修订。因此,根据最新的国标修订城市基础地形图图式,并制定与之统一的《城市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制定相应的符号可视化模板,从而满足城市基础测绘数据制图与建库一体化的需求,是当前城市勘测部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主要阐述了《图式》修订的背景、原则、技术路线及实施流程。
要制定2010版的《图式》,并成为广州市规划局标准,应满足如下几个要求:
①一致性:修订成果应在框架体系上应与国家图式保持一致,以便标准从上至下保持衔接和统一;
②继承性:修订成果应继承1996版图式的成果,一方面基本符合以往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制图平台,并避免将来的地形图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识别鸿沟;
③实用性:图示修订应积极借鉴国家图式修订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并切实满足现代信息化测绘的需求;
④完备性: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等各部门对信息化测绘的需求。
因此本文制定如下修订原则:以1996年版《图式》为基础,国标和1996年版《图式》在个别符号的分类、符号样式相反或不同的,我们仍以1996年版《图式》为准;可以或容易实现与国标保持一致的方面尽量与国标保持一致,以增补符号为主,并力求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需要首先分析国家图式修订的内容及当前信息化测绘的需求来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
(1)国家图式修订的思路
2007版国家图式与1995版相比,其改变的内容如图1所示。国家图式主要在地物要素的分类体系和符号颜色系统进行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修改、删除了部分符号,且增加了地形图按经纬度分幅的规定。在符号的分类体系上,国标将“居民地和垣栅”与“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合并为“居民地及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调整为“地貌”、“植被与土质”,且将“水系及附属设施”类编排在“测量控制点”后面,“居民地及设施”类前面。在符号颜色系统方面,国标规定地形图颜色除单色外,也可采用四色(CMYK),按规定色值分色。国标对个别符号不规范的名称,有局限性的解释性说明以及个别符号的样式也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导线点和图根点符号互换等。
图1 国标的修订内容
图2 国标中现状设施类符号
此外,信息化测绘对地形图制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兼顾制图和GIS建库的需求,因此地形图符号不仅要意义明确、简洁、方便计算机实现,同时也要尽量满足信息化制图过程中地物要素查询和统计的方便性。为此,国家图式新增加的符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现状设施符号,如体育馆、展览馆、电影院等。
(2)修订策略
为了兼顾继承性和一致性的要求,在符号的分类体系方面,《图式》修订将采用如下方法:符号一级分类及编排顺序参照国家图式的规定,以保持框架体系与国家图式的一致性,但符号的二级分类则继续沿用1996版图式的作法,以符合以往的使用习惯且当前已采用的信息化符号模板也不必做太大的修改。例如虽然“居民地和栅栏”与“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合并为“居民地及设施”,但其二级分类仍然为“一般房屋”、“特殊房屋”、“房屋附属设施”、“垣栅”、“矿山开采、地质勘探设施”、“工业设施”、“农业设施”、“科学、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公共设施”、“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文物古迹、宗教设施”、“其他设施”等。
对于现状设施,国家图式制定了专门的符号来表达,此做法更符合GIS数据的要求,有利于地物要素的查询、统计,但在地形图制图过程中也存在着符号数量过多、样式复杂,地图载幅量过大等情况。一般而言,在1∶500、1∶1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现状设施要素常采用实测房屋边线加注名称或性质的方式来表达,只有在1∶2000地形图上当注记内容无法配置时采用符号代替,如学校、医院等。
因此,本文采用如下修订方法:在图式中不额外增加此类现状设施的符号,地形图中仍采用房屋加注注记的形式表达,但在制图平台的信息化符号模板中增加城市规划现状用地及现状设施的符号如图3所示,此类要素作为城市规划专题要素在特定图层中进行表达、建库和应用。
图3 制图平台符号模板中现状设施符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制定广州市基础地形图图式修订的具体技术路线如表1所示。
修订策略 表1
主要基于平面软件CorelDraw进行各图式符号的详细编绘,符号尺寸和颜色严格按照规定值进行设置,然后将符号导出JPG图片在Word中进行样书的编辑排版,最后转成PDF格式打印输出。
本项目的实施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调研、编写技术设计书,此环节结束后修编小组会同专家、顾问对项目的技术设计书进行审核,明确项目实施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二是样书编绘阶段,包括资料收集、软硬件配置及具体编绘,此阶段的中间成果将征求生产部门意见;而且修编小组会同专家、顾问对样书一稿进行质量检查,进一步明确修订的内容;三是成果审查阶段,当样书第二稿确定之后,修编小组会同专家、顾问对成果进行第二次质量审查;四是样书第三稿征求广州市规划局各处室意见阶段,修改后提请项目验收。
《图式》修订过程中,大部分沿用1996年版《图式》中已有的符号(符号样式、线划尺寸、解释性说明不变),同时参照国家图式和广州的实际情况,增补了基岩水准点、在建水库、船闸、地热井、海上平台、放空火炬、有轨道的起重机、单柱广告牌、电话亭、古迹遗址、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编号、加油站、停车场、城市原点标志、水运港客运站、开发区保税区界线、比高点及其注记、不依比例尺地裂缝、特殊树、建筑物间的悬空建筑等20多个符号。
图4 项目实施流程
其中,基岩水准点、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原点标志及建筑物间悬空建筑符号及特殊树等符号有别于国标,如表2所示。
修订后《图式》符号表达示例 表2
本次图式修订采取了以1996年版《图式》为基础,参考国家图式(GB/T20257.1-2007),结合广州市信息化测绘的实际需求的实施原则,以求满足四方面的要求,即一致性、继承性、实用性和完备性。
一方面参照国家图式修改了符号的一级分类体系和颜色系统,但符号的二级分类仍然沿用1996年版《图式》的规定,以符合以往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结合广州市信息化测绘的实际需求,有选择地增补了大量符号;最后对部分符号有局限性的解释性说明进行了修改,以更加规范合理。
总体而言,该图式修订成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完备性和美观性。最终成果的完善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和修改。
[1]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M].广州,1996.5
[2]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3]郑廷隆.对国标(GB/T 20257.1-2007)地形图图式的认识[J].福建地质,2010(1):11~14
[4]姜东方,王小龙.关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范问题的探讨[J].地矿测绘,2008,24(1):33~35
[5]晁春浩,曾敬文.北京市地形图图式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03(4):10~13
[6]马晓萍,刘汝,郑智成.修订“国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图式”有关问题的探讨[J].测绘标准化,2004,61(20):2~4
[7]马晓萍,肖国雄,兀伟.中比例尺地形图图式修订中的有关问题说明测绘标准化[J].测绘标准化,20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