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资源系统社会价值评估研究*

2011-07-17 06:26:52陈慧鹏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淮安223300
图书馆建设 201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图书馆评估

陈慧鹏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 江苏 淮安 223300)

图书馆是公共服务部门,特有的公益性和文化性决定其主要职能是通过采访验收、分类编目、典藏加工、流通借阅、咨询查新、技术支持等一系列环节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同时还需承担开发信息资源、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等重要职能。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图书馆通过组织和管理,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力,使其真正具有使用价值,并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增值,以多样化的价值形式为社会创造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拥有的馆舍资产和海量文献资源方面,还体现在由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组成的图书馆资源系统为读者提供各种有效服务时产生的效益以及公众在知识文化传播和公平获取过程中的间接受益[1]。

1 图书馆资源系统社会价值的测量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强化,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图书馆资源系统进行总经济价值量的评估,成为决策者与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依据和管理手段,引导着图书馆资源系统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近年来,对图书馆服务功能与价值的研究已成为业界的热点,陆续出现各种揭示图书馆资源系统价值的理论方法和测量模型,但至今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评估模式。

图书馆资源系统的社会价值来源于其所有资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图书馆资源系统的有效利用和知识转化。图书馆服务只有被读者利用和转化后才能进入社会系统并对读者及社会整体素质产生影响,最终体现为图书馆的社会经济价值。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资源日趋集成化。图书馆资源借助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互联系,优化配置,形成有机的动态系统,并通过共同协作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功能。图书馆的价值研究不再仅局限于文献资源服务领域,而是转向由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共同构成的图书馆资源系统发挥出的整体效用和价值功能等方面[2]。但是这种价值的产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图书馆系统多种资源对个人和社会的综合贡献,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选择恰当的衡量标准和尺度。

由于图书馆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其具有的非市场物品的特性阻碍了市场的形成,导致其不具有价格属性,无法通过现行价格体系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无法对其社会效益的价值量进行直接测量。例如,现代图书馆的数字馆藏量持续增长,想要快速而有效地获取这部分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读者的信息素质,更多地依赖于图书馆提供的软硬件应用技术服务、咨询解答和培训。这类资源的服务价值虽然可以通过市场来实现,但是无法通过市场交换计量实际交易额,需要借助于假定的市场交易环境。特别是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具有有形价值,还存在无形价值,常规的经济学方法难以测量出其经济价值的大小。

为了测量图书馆资源系统的总经济价值量,业界开始关注经济学评估方法。目前国际上出现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进行价值分析和货币化测量的工具,可以尝试用其对图书馆或某项服务的非市场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将图书馆无形的、不能进行市场交换的价值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目前常用的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模拟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是指运用市场价格进行观察和度量,直接进行价值测算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费用支出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替代市场法又称间接市场法,是指通过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物品或服务价值,主要有资产价值法、工资差额法、后果阻止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模拟市场法又称假定市场法,主要是通过测定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来表达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经济价值的评估,其基本的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评估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各具优点和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价值形式。因此,很有必要对图书馆价值系统进行合理分类,继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价值分别采用相适宜的评估方法。

图1 图书馆资源系统总经济价值构成

2 图书馆资源系统社会价值的构成

本文参考经济学中对资源价值分类的理论,将图书馆总经济价值定义为图书馆资源系统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经济价值总和,并对图书馆资源总经济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简称TEV)进行分类。图书馆资源总经济价值由使用价值(Use Value,简称UV)和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简称NUV)构成。其中使用价值又进一步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irect Use Value,简称DUV)和间接使用价值(Indirect Use Value,简称IUV);非使用价值则分为存在价值(Existence Value ,简称EV)、选择价值(Option Value,简称OV)和遗产价值(Bequest Value,简称BV)。根据上述资源价值分类理论,图书馆总经济价值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TEV = UV + NUV =(DUV + IUV)+(EV + OV +BV)。图书馆资源系统总经济价值构成见图1。

2.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读者使用或消费图书馆某项资源所能获取的各类效益。使用价值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2.1.1 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图书馆资源直接满足读者需要的那部分价值,通常产生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和资源利用过程中,是读者当前就已享受到了的效益,如图书、期刊、报纸、馆舍使用等带来的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进行测定,尤其是直接市场法中的市场价值法。该方法非常适用于没有费用支出但有市场价格的提供某项服务的价值评估,以其市场价格来体现经济价值。例如,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量和价格、书刊流通借阅次数等可以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直接获取,根据实际借阅情况的统计数据,测定被借阅文献在市场上获取时所需的成本,利用其市场价格直接估算出其价值。这部分价值虽然不是通过市场交换产生的,但是可以直接利用市场价格进行评估。

2.1.2 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图书馆资源提供的用于支持直接使用价值的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它能够为图书馆资源实现直接使用价值提供保障。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无法商品化的图书馆资源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类似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虽然不直接提供资源服务,但却是图书馆服务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间接使用价值包括藏书量价值、文献覆盖率价值、阅读座位数价值、读者流量价值、网站访问人数价值、消防及防疫宣传价值等,还包括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及环境来支撑其他社会服务活动而获取的间接效益。例如,读者期望获取某个特定文献时自然会想到图书馆是最有可能满足其需求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有量非常大,其海量藏书和高文献覆盖率是对借阅成功率的最好保证。这类价值虽然没有直接产生任何效益,但却为读者的文献需求提供了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从读者整个群体角度来看具有巨大的价值。另外,图书馆资源还有促进整个社会的书刊及各类设备设施生产消费能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人文教育、展现建筑艺术及美学、美化环境等价值。图书馆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无法商品化的服务功能价值,在价值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服务项目确定计量方法,通常采用替代市场法进行测定,即寻找具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图书馆无法商品化的服务的价值。

2.2 非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是图书馆资源的一种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对它进行使用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指图书馆资源中已经客观存在、当前人们尚未直接使用但可供子孙后代或当代人们将来使用的那部分价值,是目前还未实现的潜在福利。因此,非使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图书馆读者及潜在读者身上,还体现在非读者范畴的全体公众身上。

图书馆非使用价值的测量需要利用模拟市场法,即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将其价值进行货币化转换。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简称CVM)又称假设市场价值评估法,是典型的模拟市场评估技术,适用于对缺乏市场价格和替代市场价格的资源或服务价值的评估。通过构造一个假想市场,调查被调查者对拥有或损失某一资源所愿意承担的最大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或所愿意接受的最小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简称WTA),从而获知人们对图书馆或其提供的某项服务的支付意愿,并以此来评估相应的经济价值。将公平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纳入到经济评价体系中,弥补了传统评估方法对图书馆价值评估的不足,为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开辟了新的视角[3]。目前CVM已成为环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领域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常用于非市场物品及环境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评估[4]。

图书馆非使用价值又可进一步分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虽然在价值类型和内容上有着根本差别,但是从价值评估方法来说,都属于缺少市场价格并且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替代市场价格的物品,都需要采用模拟市场法并借助于CVM测量其货币化价值。

2.2.1 存在价值

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图书馆资源系统的某项或全部服务功能继续存在而产生的支付意愿。人们只要知道其存在,即使不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也能感受到一定的满意度,从而对其存在的状态构成支付意愿。为确保图书馆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人们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仅仅只是要知道其存在就能获得满意,这是人们对图书馆资源价值的一种伦理道德上的评判。随着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最主要的形式,是图书馆资源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现行市场无关,与人们是否利用它无关,通常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市场模拟,实现其价值的测定。

2.2.2 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是指个人或社会对图书馆资源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意愿,是人们愿意为保护图书馆资源而每年预先支付的一笔保险金,是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愿望。选择价值是人们为自己未来的选择权进行支付的费用,是人们对未来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的现实估价。图书馆资源的选择价值体现了人们保护图书馆资源的愿望,这主要取决于图书馆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其依赖于人们对风险的认知态度,其目的在于避免将来失去它的风险。简而言之,即人们为了将来能够直接与间接利用某种图书馆资源服务而愿意支付的费用,包括未来可能有的直接使用价值与间接使用价值,体现的是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未来价值的预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选择价值非常适合应用模拟市场评估技术,普遍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测定。

2.2.3 遗产价值

遗产价值是指当代人为将图书馆作为一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愿意支付的费用。遗产价值体现的是人们保护图书馆资源的支付意愿,并且这种支付意愿不是为了目前自己使用,而是要把它留给后代子孙去享用。同样都是支付日后使用意愿,遗产价值是为保障后代使用权利而进行的支付,而选择价值是为自己的未来使用权利进行的支付,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遗产价值在测定方法上同样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市场模拟,只是在问卷形式和提问内容上有所区分。

3 结 语

图书馆是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有机结合并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资源系统。图书馆的价值评估不只是对馆舍、设备、文献资源等有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更是对由多种资源共同构成的图书馆资源系统的整体评估。本文借助经济学中关于资源价值分类的理论,对图书馆资源系统的价值进行分类,采用相适应的方法分别进行价值评估,实现了对图书馆总经济价值的货币化测定。总体上,图书馆直接使用价值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测定,间接使用价值可以采用替代市场法测定,而非使用价值则可以采用模拟市场法测定。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总经济价值的评估,揭示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为公众呈现可视化的图书馆效益,使其真实感知图书馆资源系统价值,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建设、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让更多公众直接或间接地从图书馆资源系统的服务中受益。

[1]毛赣鸣.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J].情报资料工作,2004(1):59-62.

[2]严永康.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辨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3(5):22-23.

[3]赵宇翔.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信息生态价值评估[J].图书情报工作,2007(8): 58-61.

[4]魏幼苓,周 慧,袁 婷,等.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7):21-25.

猜你喜欢
价值图书馆评估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飞跃图书馆
评估依据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