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高校定位的思考——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2011-07-12 20:16:55宋远伟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中南办学定位

■宋远伟

民族高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关系着民族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因此民族高校在自身发展中的准确定位,对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对民族高校在定位中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民族高校该如何定位进行了思考。

一、民族高校确立正确定位的必要性

(一)民族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民族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发展服务的,关系着民族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是展现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窗口,也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民族高校而言,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准确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民族高校的正确定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民族高校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作为培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工作高级专门人才,它们受民族政策影响较多。长期以来,我国民族高等学校的定位一直在沿用政府的定位模式。但是政府制定的人才培养规划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高校必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即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及基础作用。

(三)民族高校的正确定位是实现自身正确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民族高校大部分都是中央各个部委直属的,或者是各自治州、区直辖的,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民族高校只是政府的从属机构,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脱节现象比较明显,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原有民族高校的定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高校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这种全局状况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不考虑这些新的变化,培养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实现民族高校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中南民族大学定位的现状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六十年的办学经验中,中南民族大学在定位中有独特的成功之处也有其不足的之处。

(一)坚持走特色之路

中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民族高校,区别于其它高校正是在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办学理念方面,该校始终坚持教育规律和民族规律相结合,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笃信好学,自然宽和”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中南民族大学将自身的办学宗旨与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办学层次上既有与普通院校相同的本科、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又有作为民族院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科部教育;在科研水平方面,中南民族大学初建之时,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科研水平相对落后。为此,学校在专业设置和科研能力上大做文章,逐渐形成涵括少数民族历史、少数民族经济、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教育等相对完善的民族学科。学校努力使新学科的设置更适应民族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重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

民族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因此协调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职能尤为重要。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将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为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服务。学校众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技术成果引起了民族地区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用。学校还注重科研与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内容和成果应用到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校近六十年来,中南民族大学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7万多名政治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三)存在定位偏高的现象

中南民族大学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该校自学院升格为大学之后,同时又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因此,该校希望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争创国内一流的大学。但是该校只是在少数的特色学科领先于其它高校,对于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及办学质量与国内的一流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该校不自觉的将自己发展道路定为“普通民族高校──综合性民族大学──研究型民族大学”。但是在这种层层升级的过程当中,不仅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三、民族高校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一)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落实国家关于民族高校的特殊政策,是民族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高校的设立是国家民族政策的结果,国家有许多好的民族政策,但是很多民族高校没有完全落实。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只靠优惠政策吃饭,要充分发挥民族高校的主观能动性,探讨民族高校自身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办学竞争力。当然,民族高校强调根据自身特色自主定位,并不否认政府的作用。相反,更要重视政府的政策指导在民族高校定位过程中的宏观管理和引导作用。我们要在现有政策条件下,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民族高校发展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上与国家民族政策相衔接,让民族高校真正成为培养民族建设人才的主体机构。

(二)民族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特色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民族类高校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纵观国内外,凡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中国高等教育》所列出的15所一流大学,都是以某些学科的一流而入围的,这些学科的一流,正是体现了他们的特色。如果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它就会失去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民族高校,它的鲜明特色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人才培养机制上、以及特色化的专业设置和科研体系上。民族高校要科学分析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需求和自身实力,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主动优化内部结构,适应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高校。

(三)民族高校要立足于现实,不要迷失于“高、大、全”的误区

近年来,大学升格已成为全国性的热潮,民族高校也不例外。学院都要升格为大学,大学有了本科招硕士,有了硕士招博士。民族高校都在往综合化发展,向学术型转变,这样最终将使民族院校丧失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此外,一些民族高校都将扩大研究生规模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扩大学校研究生规模,把学校办成巨型大学。但是将研究生人数的多寡作为评价大学的标准是很荒谬的。这种情形之所以会出现,并成为一些民族院校的发展目标,正是由于这些大学定位迷失于“高、大、全”的误区所致。所以民族高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努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民族高校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叶芃.地方高校定位导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2]狄良川.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0(01).

[3]黄冰冰.民族高校定位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王琼.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跨越式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究,2003(03).

猜你喜欢
中南办学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12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南联席会议召开2014年度秘书长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