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娟
①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 广东 广州 510280
股静脉由于位置固定,粗大,穿刺较简易,并发症少[1-3],在临床上常用来深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后如何从细节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皮肤过敏因素,降低非并发症意外拔管率,是我们护理工作追求的目标。本人于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对我科300例股静脉置管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股静脉置管天数和意外拔管例数进行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300例患者中,男性179例,女性121例,年龄17~84岁,置管时间8~67 d。所有患者均同意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股静脉置管处皮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1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按常规经股静脉穿刺成功。对照组予两侧蝶翼缝合固定于皮肤上,观察组予一侧蝶翼缝合固定于皮肤上。两组患者均再予穿刺点上方贴无菌透明敷贴(安舒妥6×7 cm),常规7 d更换一次敷贴,如果出现渗血或渗液,敷贴卷边或松脱及时更换。置管后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知识宣教,使他们了解股静脉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1.2.2 评价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股静脉导管留置平均天数和非并发症意外拔管例数,进行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四格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表1 两组患者置管天数比较
两组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t=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置管天数比较
两组计划外脱管发生率比较χ2=0.2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1 中心静脉置管后造成非并发症意外拔管的原因有:患者意识不清、翻身不当、出汗多、敷贴粘性差、皮肤过敏、知识缺乏等[4]。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股静脉置管处皮肤情况,股静脉置管天数和意外拔管例数的发生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一侧蝶翼缝合固定法与两侧蝶翼缝合固定法同样有效,均能保证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
3.2 置管部位的皮肤情况亦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且股静脉置管期间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5]。采用两侧蝶翼缝合固定法的患者,在给予更换敷贴消毒时,蝶翼下方的皮肤不能被消毒,增加感染机率。血液和消毒液易残留在蝶翼下面,皮肤受到消毒液的化学刺激,易出现瘙痒、潮红、湿疹样小水疱等不良反应,影响静脉导管的留置,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采用一侧蝶翼缝合固定法的患者在换药消毒时,因蝶翼只固定了一侧,另一侧可活动,蝶翼下方的皮肤可彻底消毒,并可观察到是否有血液和消毒液残留,减少了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一侧蝶翼缝合固定法只在需要缝合的一侧皮肤上注射麻醉药,减少了患者注射麻醉药的痛苦。又因只缝了一针,拔管时也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缝一针和拆一针的工作量。
股静脉置管后两种缝合固定方法均可保证患者的治疗的顺利进行。但一侧蝶翼缝合固定方法较两侧蝶翼缝合固定方法消毒时更彻底,且置管和拔管中均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1]王东琴.股静脉置管应用和其并发症预防与护理[J].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9(2):941.
[2]Sakai K,Ochiai H,Katayama N,etal.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a brain tumor[J].Jpn Heart J,2004,45(4):709-13.
[3]Wolosker N,Yazbek G,Munia MA,etal.Totally implantable femoral vein catheters in cancer 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2004,30(7):771-5.
[4]应灵妹.中心静脉置管非并发症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42.
[5]林成娟,孙代艳,丁国平.中心静脉置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和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11):44-46.
[6]刘春晖,王玲,蒋娜.护理干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