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与周围浅静脉留置术在小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1-05-24 07:08:18夏伟群张静芳浙江缙云县人民医院3214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静脉炎四肢输液

夏伟群 张静芳 (浙江缙云县人民医院 321400)

静脉留置的部位采用四肢周围浅静脉,但对于7岁以下的小儿,静脉留置穿刺仍存在较多地失败。为了减轻小儿痛苦,提高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2007年我们开始对手术中的小儿实行颈外静脉留置术,并与其他周围浅静脉留置进行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我科室进行手术的患儿13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其中男80例,女53例。我们按月份进行分组:单月份手术的患儿实施颈外静脉穿刺,设为A组,共有62例;双月份手术的小儿实施四肢、头皮周围浅静脉穿刺,设为B组,共有71例。

1.2 方法 两组所选的穿刺材料均为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2G×25mm,公称流量30ml/min留置针,敷贴为3M公司生产的6cm×7cm透明贴膜。两组均按各自常规进行操作。

1.3 评判指标 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为一针见血或皮下试探血管≤3次。将每分钟最大滴速>120滴设输液速度通畅理想。以实际留置天数计算留置时间。按有无静脉炎、有无置管创口皮肤红肿感染来评判有无置管并发症。

2 结果

两组术后留置时间:A组(7.6±2.8)d,B组(4.1±1.2)d。A组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58,P<0.01)。由表1可见,A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输液速度理想率均明显高于B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输液速度理想及置管并发症情况 [例(%)]

3 讨论

3.1 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对比 小儿由于年纪小,静脉管腔细,加上患儿挣扎不合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高,有时候出现多次置管失败,造成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增加了患儿恐惧心理。颈外静脉比较粗,患儿越是挣扎哭闹,颈外静脉越显充盈,且头部比四肢容易按压,一次性置管成功高,同时也可减轻护理工作量。本文结果表明,颈外静脉留置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周围浅静脉留置患儿。

3.2 输液速度通畅理想对比 手术患者对循环支持要求很高,特别对手术损伤大失血多的患者,理想的输液速度必须达到120滴/min以上,最好是呈直线流水状,以维持血压平稳。成人手术患者通常选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保证输液速度的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小儿手术患者由于发育不成熟,穿刺风险大,不宜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外静脉穿刺则成为首选,四肢、头皮周围浅静脉留置输液则很难保证输液速度的理想,特别是头皮周围浅静脉留置,只能用于简单的、低风险的、时间短的小手术。

3.3 静脉留置时间对比 静脉留置时间目前我国尚无统一标准,吕晓等曾报道观察50例套管针留置患者平均留置时间为8~9d,其中最长时间为27d。手术患儿套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治疗需要以及有无并发症来决定,无静脉炎、渗漏、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可持续留置。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本文结果表明,颈外静脉留置患儿的术后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周围浅静脉留置。

3.4 置管并发症对比 静脉留置的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渗漏、皮肤感染,这些是套管不能留置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观察,小儿的头皮、四肢静脉极细,通透性高,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现象,极易发生静脉炎。颈外静脉比较粗,离心脏近,药物停留时间短,一般不会发生静脉炎。本文结果显示,颈外静脉留置患儿没有静脉炎发生,只有2例出现贴膜下皮肤破损、穿刺口红肿现象,是留置时间过长以及换药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所致。本文周围浅静脉留置患儿则有29.6%发生静脉炎,笔者体会,抗生素等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加上输液量多且速度快,一般术后3~5d就会出现局部静脉红肿疼痛,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现象。

猜你喜欢
静脉炎四肢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
中医药通报(2010年6期)2010-02-03 08: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