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环保局 彭国良
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损益分析方法修正
福建省武夷山市环保局 彭国良
环境影响的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效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种环境影响的行为所产生的货币化价值,在未来基本上大于现在的价值,这是环境影响的特殊属性所造成。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就是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在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时,要注意到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忽略这一点将导致环境影响价值的严重低估,不利于对一些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
环境价值 递增速率 经济损益分析 费用与效益
环境的价值与人类的健康价值密切相关联的[1-2]。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人体健康损害,控制污染的主要效益是健康效益。据Freeman1978年美国从控制环境污染获得的总效益中,健康效益占64% ;同年从控制大气污染获得的总效益中,健康效益占73% 。而人类的健康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尤其是人的生命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的价值也是随时不断递升的。这就是环境价值的特殊性,这一点也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往往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将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设定为每年10%~20%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与人类的健康价值不断递增的规律相符合的,因此我们可以设定环境影响价值递增速率(用β来表示)来表征这一现象和规律。
环境影响的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效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种环境影响的行为所产生的货币化价值,在未来基本上大于现在的价值,这是环境影响的特殊属性所造成,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环境的依赖性也不断提高,环境越来越密切的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愈来愈在意环境的舒适度、生活的享受度、人和环境的适合度;人类和环境的共存形式在不断变化;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活动产生了一些新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二是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也是与日俱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人类对环境和环境资源的安全性的重要性认识是与日俱增的。例如,有些影响可能是比较大的,但以前没有认识到或人们对该影响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岐,但现在我们有确切和清晰的认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限制、时间限制、数据限制、评估技术上的限制或者预算限制,有些大的环境影响难以定量化,有的环境影响难以货币化,这些影响将被筛选出去,不再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但在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这些环境影响又可以定量化和货币化,就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了,而且这种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可能很大。因而环境影响的价值也是与日俱增,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重新认识环境影响的价值。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就是要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分析(即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里,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的是环境成本,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的环境效益。
费用效益分析,又称国民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中使用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它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分析的扩展和补充,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项目等的外部费用(环境成本等),并对项目中涉及的税收、补贴、利息和价格等的性质重新界定和处理后,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忽略这一点将导致环境影响价值的严重低估,不利于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一些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
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一步要把估算出的环境成本(环境损害、外部费用)计入现金流出项,把估算出的环境效益计入现金流入项。
第二步是计算项目可行性指标。在费用效益分析中,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有两个最重要的判定指标:经济净值、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ENPV):
式中: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CI-CO)—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项目计算期(寿命期);r—贴现率。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量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即项目是可行的。
实际上,根据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将估算出的环境效应价值从现金流入量中分离出来单列,即CI分为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I环,作为环境效应价值)和非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I非);将估算出的环境成本价值从现金流出量中也分离出来单列,即CO分为环境现金流出量(记为CO环,作为环境成本价值)和非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O非);(CI-CO)分为环境净现金流量[记为(CI环-CO环)]和非环境现金流量[记为(CI-CO)非];即:
CI = CI环+CI非
CO = CO环+CO非
(CI-CO)=(CI环-CO环)+(CI非-CO非)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净现金流量应加上每年的递增项(1+β),故有:
式中:PV{ CI环}—环境现金流入量现值(present value);FV{ CI环}—环境现金流入量未来值(future value);PV{ CO环}—环境现金流出量现值;FV{ CO环}—环境现金流出量未来值;PV{CI环-CO环}—环境净现金流量现值;FV{CI环- CO环}—环境净现金流量未来值; β—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t—项目期第t年。
若取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β=10%,则现在环境净现金流量为100元,10年后环境净现金流量为260元;60年后环境净现金流量为30303元。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我们可以对(1)式进行修正。(1)式可修正为:
(2)式中β是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一般情况下,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β是大于贴现率的,而且是大于通货膨胀率的,因此根据(2)式,只要当年的环境净现金流量是正值,以后每年都是逐年递增的。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净现金流量应加上每年的递增项(1+β),故(3)式修正为:
选择一个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β时,由(2)式和(3)式可见,未来的环境效益对现在来说就变大了;同样,未来的环境成本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这样,一个对未来环境造成长期破坏的项目就不容易通过可行性分析,一个对未来环境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的项目就容易通过可行性分析。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极利于环境保护。
进行项目费用效益分析时,只能使用一个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和贴现率。为考察环境影响对贴现率的敏感性,可在敏感性分析中选取不同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和贴现率加以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和预测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可行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该因素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在项目评价中改变某一指标或参数的大小,分析这一改变对项目可行性(ENPV,EIRR)的影响。
费用效益分析中,考察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时,可以着重考虑分析的指标或参数有:环境影响的价值(上限、下限)。例如,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时使用15%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计算出项目的一组可行性指标;再分别使用10%、8%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重新计算一下项目的可行性指标,看看在使用不同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时,项目的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否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判断一下项目的可行性对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的选择是否很敏感。
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的过程,是损益分析部分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核心。在前述的推导中可以发现和得出结论,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在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价中绝不能以现在的环境评估价值一成不变作为将来的环境价值进行套用,否者,会造成极大的误差,得出错误的结论。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最后一步,是要将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的整体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当中去(这种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是逐年递增的),以判断项目的这些环境影响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在这里,需要对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其中关键是将估计出的环境影响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效益)纳入经济现金流量表,需注意这种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是与日俱增的。
计算出项目的经济净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后,可以做出判断: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后计算出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是否显著改变了项目可行性报告中财务分析得出的项目评价指标?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可行性评价指标?将环境成本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后,是否使得项目变得不可行了?以此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可行性。
在费用效益分析之后,通常需要做一个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环境计划执行情况的敏感性、对环境成本变动幅度的敏感性、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对贴现率选择的敏感性等。
综上所述,基于环境影响的特殊属性,在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时,要注意到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忽略这一点将导致环境影响价值的严重低估,不利于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一些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有利于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 靳乐山. 2000年北京大气中SO2浓度削减50%的健康效益[J].中国环境科学, 1998,18(3):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