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慧 李秀红 张 华
(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内分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功能性便秘是具有持续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且与脑血管疾病、结肠癌等有关[1],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生物反馈因其简便、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兴疗法,信心和耐心是该项治疗成功的关键[2],自我效能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Bandura在社会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功能的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能情境的信念[3]。因此在功能性便秘健康教育中,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更加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执行健康行为,缓解或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1.1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王燕等[4]采用功能性便秘自我效能量表对10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总体自我效能水平不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随着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具有高水平自我效能的仅占7.84%,多数为中效自我效能占78.43%。
1.2目前,已众多的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是健康状况的预测因子,在慢性病的治疗中需要增强患者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鼓励他们自我决策,应用自己的见识和技术等实施自我管理。
2.1激励,激励就是鼓励人们作出抉择并行动,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应适时的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身的潜能,从而发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2.2经验,来自个人的亲身体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力度最大。成功能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可激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动。在失败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倾听他人叙述经验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3目标设定,目标可以为患者指明行动的方向,还可以激励其积极性,设置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励患者努力实现目标,而成功的目标,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2.4监控和强化,适时知道行动的结果和不断地给予鼓励可以减少目标者的焦虑,增强自我效能,通过对患者的行为结果进行监控,使良好的结果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健康习惯和行为维持。
2.5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一种亲切,信赖的关系,让患者明白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也为患者提供精神物质上的支持。
功能性便秘患者尤其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建立亲切信赖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为患者制定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可精心安排行动成功患者现身说法既经验效果,当其看到其他患者能养成符合健康,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自我效能感因而提高,如在尊重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哪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入,以利产生便意和排便反射,同时,采用相互讨论或提问的方式加强患者间交流和互助,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也是自我效能建立与发挥的重要因素[5],对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尤其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增强执行健康行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亲切信赖的关系,同时寻求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支持,病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促进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对治疗护理的参与度,同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强化患者的行为决心。
[1] 朱芬芬,林红,林琳.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5):356-358.
[2] 林征,林琳,张红杰,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遗远期疗效及其相关社会行为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A):20-22.
[3] 杨廷忠,郑建中.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2-55.
[4] 王燕,林征,林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4-236.
[5] 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