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浪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舟山316000)
体育作为一新兴行业,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引擎。我国体育项目市场化程度较低、起步较晚,存在着体育项目发展方式较单一,项目的娱乐性、亲自然性不足等问题。海洋体育项目依托海洋资源的生态性,人们参与过程的互动性、亲自然性促使参与者获得多种活动体验及感受,从而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体育项目的不足。但当前我国海洋体育产业化不足,市场化运作不力,满足不了人们日趋膨胀的参与需求,也极大地限制了海洋运动的发展;因此如何推进海洋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成为各级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海洋体育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海洋体育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根据海洋体育的特点及内涵,我们认为,海洋体育是以提升人们身心健康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及环境开展的,具有浓厚海洋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具有原生态、亲自然、高参与、深体验性的体育活动。
1.2 海洋体育的内容
海洋体育开展的基础是海洋,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依靠海洋及沿岸的自然条件背景,从事单一或多个运动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因此可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分为沙滩项目、水上项目、岩壁项目、滩涂项目及综合性项目等。如表1所示,
表1 海洋体育项目分类
沙滩项目包括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摩托、沙滩手球等项目;水上项目包括公开水域游泳、海钓、帆船、冲浪、帆板等项目;滩涂项目包括滩涂拔河、滩涂滑泥、滩涂采螺、海涂钓鱼等;岩壁项目包括高崖跳水、攀岩、崖壁速降等;综合性项目包括海岛野外生存、越野挑战赛、沙滩铁人三项等项目。当前海洋体育项目的开展多以娱乐性、参与性为主,娱乐性、参与性成为海洋体育活动的主要目标。
1.3 海洋体育市场构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1]。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体育必然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体育开展广泛,尤其以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海洋体育发展最为迅猛。根据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体育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海洋体育项目的市场构成及开发内容主要由以下7个方面构成。如表2所示,海洋体育市场主要以项目服务市场、项目培训市场、旅游市场、竞赛市场等7大市场构成,并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
表2 海洋体育市场构成及开发内容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舟山群岛,是我国海洋体育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舟山各级政府利用自身海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海洋运动。2000年以舟山国际沙雕节为平台,努力打造沙滩足球赛事,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并于中国足协签订赛事协议,将在舟山连续举办5届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同时各类海洋体育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如秀山以滩涂、泥浆为特色,结合体育项目开展的泥浆节;浙江海洋学院利用海岛所特有的自然环境打造的海岛野外生存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舟山海洋体育的发展。尤其是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以其独特的项目内容及背景,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3.1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内容及特点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主要包括基地拓展训练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两部分。基地拓展训练是以海岛环境为蓝本,以人为建造的设施和障碍为背景,组织学员对存在的环境和障碍进行适应训练。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野外生活生存的一个分支,以无人或人烟稀少的孤岛作为训练基地,在海岛的特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在不完全提供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并依靠团队力量完成各项海岛生产生活训练科目的一种训练方式[2]。训练内容包括操艇、划船、海上泅渡、溯海漂流、攀岩、海岛定向、攀岩与速降、搭绳过涧、溜索、海岛穿越、浪木等。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具有亲自然性、挑战性优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①环境特殊,以其独特的海岛地理环境为背景,碧海绿岛、悬崖石壁、滩涂、沙滩、阳光、海水、岛礁构成了独特的海岛环境。②内容独特,包括:野营、负重行军、攀岩、岩降、海上漂流涉水、穿越海岛、搭绳过涧、野外自救、觅食(水)等。③)理念新颖,海岛野外生存项目把竞技性很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与大自然中。④身心挑战性,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内容丰富、贴近自然、形式灵活、能够在“艰苦困难”的训练中锻炼参与者冷静果断、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参与者的毅力、耐力和承受挫败的心理能力[3]。
3.2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发展及市场化运作情况
目前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在高校中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指导下,地处舟山群岛的浙江海洋学院因势利导,利用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及资源,大力开展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并与2006年挂牌成立海岛野外生存基地,在校内建立了一个陆上户外拓展基地和水上项目拓展基地。并于2007年7月在舟山东极岛建立了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习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海岛野外生存实践基地,填补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海岛实践基地的空白点。2008年7月基地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国家级“学校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称号。近年来除为高校师生进行项目培训、实践外,与社会多家单位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共为600余名社会人员进行了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拓展训练,数次为舟山市市委党校、舟山港务集团等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拓展培训;并多次为社区的拓展活动进行实践指导;基地还被舟山市市委党校授予“党员素质教育示范点”,项目在服务社会、面向群众等各项举措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目前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市场化运作还处在初级阶段,项目的产业化、市场化还不足,服务对象多以企事业单位为主,项目的市场开拓面还不够开阔。
4.1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设施及师资情况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目前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依托,在校内分别建立了一个陆上户外拓展基地和水上拓展基地,基地占地总面积12000余m2,其中水域面积近6000m2。陆上基地内搭建有两套高空拓展项目支架,设置了近10个高空拓展项目,同时还建有高10m可同时设置三条攀爬带的人工攀岩壁一块。另外还有包括毕业墙、电网等低空拓展设施近十余个。水上拓展基地共搭建水面拓展设施7套,皮艇、皮划艇及水上拓展器械十余件。此外总价值近150万,包括各种保护、救生及露营(背包、帐篷、炊具等)在内的装备上千件;能够满足100人同时进行拓展活动。另外在舟山东极岛建立的“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习基地,配有排水量在120吨的铁壳船一只,岛内配套建筑近500m2,能够同时满足60~80人进行海岛野外拓展生活训练活动。
同时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发挥高校师资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以浙江海洋学院教师为主体的项目管理及培训团队。其中野外生存中级拓展师3名,初级拓展师5名,心理辅导教师1名。均接受过拓展师职业培训,对各项拓展活动均具有较强的开展和实施能力。在拓展师团队中职称在副高及以上的有6名,中级职称的拓展师有3名,各位拓展师对体育教学及体育项目的指导均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4.2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市场化优势
4.2.1 地域优势。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由于对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要求较高,项目开展须在海岛。舟山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海岛城市,以岛屿众多而闻名,有“千岛之城”之美誉,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其中无人岛有1200多个,海岛资源丰富,同时舟山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7.1℃左右。舟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渔港,渔业资源丰富;为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4.2.2 区位优势。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区域、华东沪杭甬经济圈内,比邻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多个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16座城市人口占全国的1/10,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较高,对体育健身的支出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依托长三角城市圈人口优势以及活跃发达的经济文化优势,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4.2.3 基础设施支持系统完善。舟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食、住、行、游、”等软硬件要素得到快速、协调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交通、食宿、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建立“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海岛与大陆间、岛际间的飞机、客轮、快艇、游船等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交通体系已构成。舟山直达北京、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的多条航线已开通,至香港的包机也已开通。2009年底通车的舟山跨海大桥更加拉近了群岛与大陆的联系,同时市区、岛际陆路交通更加快捷便利。岛内各类宾馆、饭店、酒店等700多家,近5万张床位,其中星级饭店51家。完善的基础设施足以满足舟山海洋体育经济发展的需要[4]。
图1 游客对参与海洋体育活动的意愿情况图
4.2.4 丰富的客源优势及市场潜力。舟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地,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舟山群岛旅游接待人数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接待人数由2003年的645万到2008年底的1516万人次,增长2倍多,其中境外游客约20余万人次。以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热衷于参与海洋体育活动。如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游泳、赛泥马、织网等项目日益得到游客们的喜爱。如图1所示,在对1256名游客进行随机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强烈意愿参与海洋体育项目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57%,有意愿参与海洋体育项目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61%,不愿意参与海洋体育项目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82%,其中不愿意参与海洋体育活动的游客以老年人居多,而中青年旅游者对参与海洋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
4.3 舟山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市场开发的困难及问题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作为一项新兴项目还处在发展初期,要将其推向市场,必能要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其困难主要体现在:
4.3.1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包装及宣传不足。目前对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了解的人不多。通过调查发现,只有8%的人听说过海岛野外生存,而对海岛野外生存了解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一个项目的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人们对项目的了解、从而使项目获得社会的认可,并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项目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3.2 缺乏项目管理、培训人才。目前我国野外生存项目市场还未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项目经营比较混乱,缺乏正规、有序的引导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野外生存项目的发展得到空前繁荣,深受人民喜爱,但野外生存运动的商业开发还处在一种无规划、无组织、离散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对体育市场管理者来说,既要熟悉业务,了解体育市场管理的特点,更要掌握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管理中复杂多变的问题。
4.3.3 项目社会化程度低,市场开发不足。“社会化”是现代体育区别与古代体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海岛野外生存运动要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加速其社会化进程,只有拥有广大爱好者和参与者,才谈得上项目发展。推进海岛野外生存运动的社会化,要从挖掘项目本身的价值和潜力着手,从而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
4.4.4 项目管理体制过死。目前高校的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发展引领着我国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发展。其原因在于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场地、设施、师资均来自高校,高校又具有野外生存活动的理论根基,因此高校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发展直接左右了我国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发展。但目前高校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对海岛野外生存项目进行建设和管理;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已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该项目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4.4.5 项目配套产品开发不力。海岛野外生存项目,需要利用多种设施及装备。但目前针对该项目开发的设施、装备却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是利用其他项目的成熟装备,或是对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工具进行改造而成。项目配套产品开发不足也极大的妨碍了项目的发展。
5.1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作为一项新兴的海洋体育项目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越来越受的人们喜爱,项目的独特性、挑战性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
5.2 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发展至今,项目发展日趋完善,具备走向市场的软硬件条件,但项目市场化运作还面临着诸如,项目包装宣传不力,管理培训人才缺乏,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项目社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是该项目稳步走向社会,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5.3 建议依托项目所在地舟山的旅游市场资源,与舟山的海岛旅游相互依存、互助互补;以达到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与舟山的旅游共发展的双赢局面。
5.4 建议加大海洋体育相关产品的开发及利用,从而促进海洋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如开发与海洋体育各项目的装备、器械,如可以开发适宜野外生存用的捕鱼工具、利于在滩涂滑行的泥马等。
5.5 建议通过对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我国海洋体育市场进程,从而促进我国海洋体育的发展。
[1]http://baike.baidu.com/view/4594386.htm.
[2]吴飞腾,王鹏.沿海高校开设海岛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98—100.
[3]黄晓东.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33-34.
[4]黄玲.海洋民俗体育旅游内涵式发展的优势与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562-564.
[5]黄永良,于立.大学生野外生存海岛基地教学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增刊):626-628.
[6]刘瑞峰.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9(6):83-86.
[7]邱爱英,宋秀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均衡选择和制度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6(6):83-86.
[8]李崇生,曹卫,等.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63-65.
[9]冯亚,季浏,等.国内外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99-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