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功能性奶牛饲料添加剂试验研究

2011-04-13 03:47:22
中国乳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体细胞产奶量隐性

乳房炎是奶牛最普遍的疾病,依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是指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导电率、体细胞数、pH值等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必须用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的乳房炎。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3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高达50%左右,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

奶牛乳房炎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侵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房炎是对奶牛场危害最大,投入药费最多,防治最难的疾病,被列为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需要用特殊的检测方法根据乳汁的性状变化才能检测出来。隐性乳房炎在我国奶牛中的发病率为40%~80%。此病在使奶牛产奶量降低15%的同时,还会降低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影响人体健康。

有关临床乳房炎的检测、预防和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对隐性乳房炎来说,除检测方法外,相关预防和治疗的报道就比较少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经多方查询和试验后,研制开发了一种可以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功能性奶牛饲料添加剂,可有效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维护乳腺系统的良好发育机制,从而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

表1 试验处理情况统计表

1 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奶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预防隐性乳房炎和降低体细胞数的作用,为临床上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建立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优良中国荷斯坦牛100 头,按照体细胞数、胎次、产奶日龄、泌乳量、体重等相似的原则,随机分成5 组,1 个对照组,4 个试验组,每组20 头产奶牛。

2.2 试验产品

试验产品有4 种,第1 种是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公司研发的可预防隐性乳房炎并降低体细胞数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其中每100 g含:生物抗氧化剂6 g、霉菌吸附剂10 g、康乳宝10 g、生化黄腐酸6 g、有机硒4 g、锌4 g和维生素E 0.4 g;第2 种是韩国生产的可以降低体细胞数的饲料添加剂——康乳宝;第3 种是生化黄腐酸(BFA粉);第4 种是有机硒、有机锌和维生素E组合添加剂。

2.3 试验处理

各组基础日粮维持原有水平不变,管理水平一致,4 个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4 种功能性添加剂,对照组不添加(表1)。试验期60 天。

2.4 测定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产奶量测定

采用奶厅式集中挤奶,计量杯计数;一天3 次挤奶,累计早、中、晚之和为一天产奶量。连续测定2 天个体产奶量,取平均值计为一次个体奶牛产奶量。

2.4.2 乳常规成分分析

每隔10 天采奶样一次,按4:3:3比例取早、中、晚3 次挤奶混合样。现场加防腐剂1~2 滴,4 ℃保存。采用乳成分自动分析仪测定乳脂率(Fat)、乳蛋白率(Pro)、乳糖含量(Lac)、乳干物质含量(DM)等乳常规成分。

2.4.3 体细胞检测

采用体细胞记数仪(Somacount 150),在测乳常规的同时对上述乳样进行体细胞记数。

2.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0 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oneway-ANOVA 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则用LSD进行多重比较。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前牛群的基础数据

在试验开始前,首先对试验牛群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调查,记录了每头奶牛的产奶日龄、胎次、每日产奶量及其乳品质,如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乳干物质等指标,特别是测定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和试验各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表2)。

3.2 功能性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试验期间,各组试验奶牛饲喂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后,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提高,试验组A平均提高了2.12 kg/天·头;试验组B平均提高了0.82 kg/天·头;试验组C平均提高了0.65 kg/天·头;试验组D平均提高了0.53 kg/天·头;试验组A提高最为显著。

试验组A从试验开始到第30 天,奶牛平均日产奶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日增奶1.27 kg;后期随产奶日龄的增加,各试验组牛群均呈现自然下降趋势,但试验组A同对照组相比,下降速度缓慢,整个试验周期日平均产奶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试验组B从试验开始到第20 天,奶牛日平均产奶量前后保持平稳,第30 天后产奶量随产奶日龄增加也呈现正常的下降趋势,但同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日产奶量还是呈现上升趋势。

试验组C和试验组D在试验前期基本保持平稳,试验后期开始下降,但总体平均高于对照组,日平均产奶量都有所增加。

不同试验组整个试验期间日平均产奶量上升趋势如表3和图1所示。

表2 试验前牛群基础数据统计表

表3 不同试验日期各组产奶量统计表 单位:kg/天·头

3.3 功能性添加剂对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影响

奶牛日粮中添加4 种预防隐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剂后,均有不同效果。其中,试验组A牛奶中体细胞平均数比试验前下降了22.93 万CFU/mL;试验组D牛奶中体细胞平均数比试验前下降了2.37 万CFU/mL;试验组B和试验组C,试验前后均没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整个试验期间的变化趋势来看,试验组A牛奶中体细胞数下降趋势与其它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按照牛奶中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生的间接对应关系,体细胞数降低就相应说明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降低。各试验组牛奶中体细胞数统计分析如表4和图2所示。

3.4 功能性添加剂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乳中干物质的影响

从表5和图3~4可以看出,奶牛日粮中添加4 种预防隐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剂,在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和增加产奶量的同时,并未降低牛奶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干物质的含量,而且试验组A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1 试验前后各组牛群牛奶中乳脂率对比

图2 试验前后各组牛群牛奶中乳蛋白率对比

3.5 结果分析和讨论

3.5.1 试验设计中功能性添加剂的饲喂是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另外添加,因4 种试验产品有其特有气味,试验组奶牛初期出现适口性不好,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但试验中没有对采食量作统计。3~5 天奶牛逐渐适应后,采食恢复正常。统计显示,有85%的奶牛不再有拒食现象,因此,将功能性添加剂搅拌混匀在精料中,不会影响奶牛的适口性。

表4 不同试验日期各组牛奶中体细胞数统计 单位:104 CFU/mL

表5 试验前后各组牛奶常规指标统计表

3.5.2 乳房炎给奶牛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大,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和细菌,使生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乳制品的质量和风味,降低生奶收购价,同时还可导致产奶量下降,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生产奶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手段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对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功能性添加剂预防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图3 试验前后各组牛群牛奶中乳糖含量对比

图4 试验前后各组牛群牛奶中干物质含量对比

3.5.3 本试验中的饲料添加剂提高了维生素如VE的含量,添加了有机锌、有机硒等微量营养元素和高效霉菌毒素吸附剂等,奶牛采食后,平衡了营养,提高了吸收利用率,增加了机体的免疫力,强化了乳头管角质蛋白的功能,促进了乳头管的及时闭合,减少了细菌通过乳头管进入乳腺的机会,从而降低了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和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4 结论

上述试验证明,奶牛日粮中添加4 种预防隐性乳房炎的功能性添加剂产品,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间接地提高奶牛产奶量。其中,饲喂功能性添加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期间产奶量平均提高了2.12 kg,牛奶中体细胞平均数比试验前下降了22.93 万CFU/mL,效果显著优于其它试验产品。因此,该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预防隐性乳房炎,降低体细胞数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猜你喜欢
体细胞产奶量隐性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 08:27:10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奶牛(2019年12期)2020-01-08 07:15:38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饲料博览(2016年3期)2016-04-05 16:07:52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