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与维稳

2011-03-14 02:06:02张涛甫
青年记者 2011年2期
关键词:阿桑奇维基解密

张涛甫

面对这么多机密信息,公众的知情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已经逝去的2010年上演了一个大放异彩的剧目,那就是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引爆的维基解密风暴。这个被称为美国外交史上的“9·11”的网络暴动,迅速颠覆了“后冷战”时代的信息安全秩序。这个坏小予的恶作剧,几乎把世界搅了个底朝天,将秘密制造者闹腾得鸡犬不宁。

秘密是人的宿命,就像影子是阳光的宿命一样。即便在人们有能力让阳光照进生活的深处、让权力者成为鱼缸中的金鱼的今天,秘密也无处不在。阿桑奇的维基解密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光鲜的国家、机构、组织背后的信息暗室,更令我们惊奇的是,在维基解密的几十万份的秘密文件中,美国竟占了25万份之多!这个“自由女神”的故乡,被阿桑奇扯下了遮羞的底裤,让美国政府感到万分尴尬。恼羞成怒之后,他们发现,现有的法律很难针对维基解密的行为进行治罪,只好笨拙地抓住阿桑奇的“作风问题”,对这个秩序破坏者进行报复。从这一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来看,支持或同情阿桑奇者还是占据多数的。“拉链门”故事不但没有“抹黑”阿桑奇,反倒让他赢得了更多同情。

统治离不开权力。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权力就是对他人有特殊企图的控制。他认为,权力有三种形式:暴力、财力与知识(信息)。暴力是最有直接效果的力量,但暴力的弱点在于缺乏弹性,只能用来处罚,也只能算一种低品质的权力。比较起来,财富的段数就要高一些,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必惩罚也不必威胁,而且方式也比较多样。其用途既可正也可邪,比暴力来得有弹性,因此财富可带来中级品质的权力。而最高品质的权力则来自知识的运用。这里的知识泛指信息、数据、图像,甚至社会态度、价值和其他象征的意义。这些知识(信息)从来就是掌握在权力角逐者的手中,任何权力者都有控制秘密的冲动。只不过控制秘密的名义因时因地而异。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权力者对秘密的控制需要有合法性支持。比如,以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名义对秘密加以控制,这是现代流行的合法性诠释。

互联网的崛起,加剧了知识(信息)权力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政府从来都是得的多,失的少,拥有更多话语权。有人曾乐观地欢呼,互联网打破了权力对信息的垄断,带来了“庶民的胜利”。比如,尼葛洛庞帝说道:“每一个拥有互联网的网民,都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殊不知,政府在掌控互联网问题上更具优势。维基解密事件撕开了政府信息控制的“铁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现实: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反而能掌握更多的信息。面对这么多机密信息,公众的知情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阿桑奇的“鼠标”起义,其意义不仅在于让人们窥视到了政府背后的信息黑洞,更表现在:

其一,互联网时代幽微的信息政治,凸显了信息爆炸背后的知情贫困。互联网时代制造出信息的繁荣,也带来了信息传播自由。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现实。事实上,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未知的信息就更多,尤其是那些公众应该知情而又不知情的信息则会更多。这些信息被加上“机密”的封条以后,被封存在政府的“暗室”里。在与政府争夺信息的战争中,民众还是处于下风。

其二,照见了传统媒体的懦弱和低能。一个阿桑奇加上五个合作者,居然揭露出那么多夺人眼球的信息。阿桑奇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坐在一个机密的矿藏上面。”他的网站曝光的信息足以让那些以新闻为业的媒体无地自容。一位美国资深互联网专家认为,维基解密的爆料要比《华盛顿邮报》50年的还要多。网民不禁要问:传统媒体都干吗去了?阿桑奇告诉我们:现在的新闻媒体是“只知道追逐官方消息的懦夫,报道充斥着站在官方立场上的东西。”他认为,政府和大机构滥用权力,在公共事务上隐蔽了太多秘密。传统媒体也被政府主导,存在权力失衡,不能将调查深入下去。他的维基网站则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媒体,其使命是“无所畏惧地公布那些应该得到公开的事实”,其功能是补传统媒体之缺。因此,有支持者认为,不但不该抓捕阿桑奇,反而应该给他颁发普利策新闻奖。

在我看来,维基解密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偷袭,后续效应究竟如何,現在还很难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偷袭,不可能屡屡得手。因为,千万不能低估统治者的维稳能力,他们可能会手忙脚乱于一时,但总会找到亡羊补牢的办法。

猜你喜欢
阿桑奇维基解密
解密“热胀冷缩”
英法院拒绝阿桑奇保释请求
环球时报(2021-01-07)2021-01-07 04:14:01
解密“一包三改”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炫词解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阿桑奇拒绝接受“离开使馆”协议
环球时报(2018-12-08)2018-12-08 13:34:52
爱的最后一课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9
解密“大调解”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