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龙
(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北屯分局)
公路在建成通车之后,由于自然环境损坏以及交通负载使用,导致其使用性能逐渐下降,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路面裂缝,地基下陷等,为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公路及时养护。公路的日常养护费用主要包括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的保养及修复费用,另外还有公路周围的绿化草坪与树木的管理费用、各类灾害的预防费用。在有重大公路整改情况下,还会有转向工程费用和大修功臣费用。
影响公路养护成本的因素分为环境、交通运输客观情况以及公路建设时的技术问题。
我国地貌地形多样,大部分的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情况严重,造成路基下陷等问题。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塌方等灾情更加重了公路路段翻浆、龟裂现象。自然环境破坏成为公路养护成本中最无法预估并且成本消耗量最大的因素。
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差异导致了每年节假日定期的工人“返乡流”和“返工流”,因此,公路的承运量在一年中极不均匀,并在高流通时期超限运输问题严重。随着交通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量增长加快,使公路运输网遭到严重威胁。若由于超限运输损坏的路面未到大修周期,也要及时增加小修及保养的工作,否则将加速公路的损坏速度,这样产生的养护成本化零为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维持较长的使用年限,新的公路设计之时,多选择新型材料或者增加厚度的手段,就使公路的造价明显提高,养护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交通量和超限运输车辆的大幅度增长,令现有的沥青路面养护任务加重,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也十分严峻,尤其是对技术方案选择的慎重程度。一旦选择的技术方案与公路使用情况不吻合,就会使得养护投入的资金得不到预期的效益,造成浪费。
公路建设期间的资金投入巨大,在建成开通运营后,为保证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保障被服务者的使用,其养护成本耗资也相当可观。以某段4车道、81 km高速公路为例,在2002年、2003年及2004年统计的各项养护成本如表1:(单位:万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km三年平均需要养护成本72.26万元,养护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76.69%,占通行费收入的16.52%。
目前的养护成本管理弊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养护周期内的资金使用计划,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养护决策量化方式存在缺陷,不能与直接养护成本衔接,进而对决策产生消极影响。
表1 各项养护成本
(1)养护成本结构不科学,难以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年提高的养护成本、劳工费用占养护成本的比例偏大、购买路用材料的费用不足,而且路用材料的使用量满足不了正常养护施工需要。
(2)养护方法不科学造成养护投入资金的收益差。养护施工单位的职责划分不科学、监管制度不完善,甚至存在的乱开材料费用以贪污,造成养护成本虚增;考核手段的简陋,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劳工工资虚高,却达不到养护目的。人工使用比例的居高不下,不适当采用机械设备,不仅使公路的养护变成原始的生产,而且人工费支出要远高于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这些成本管理数据的失真造成养护管理无法正常的优化,加剧养护成本难控制的局面。
(1)结合公路施工技术制定合理养护方案
公路在设计施工的时候使用的技术与通车后的养护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公路建设的设计阶段既要对施工技术环境严格审查,确保与施工环境相符,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规定,针对不同的技术,选择养护方案。确定步骤为:调查路况、数据分析、灾害分析、原因分析、确定养护技术方案。
(2)建立合理的养护施工组织设计
对养护的施工方案、进度、资源消耗和养护现场施工组织作出合理规划安排是养护施工组是设计的工作中心。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养护施工方案,养护施工方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施工设计质量的优劣、养护工作完成的好坏和养护成本的高低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养护方案制约着养护的施工进度、资源消耗、施工现场组织,其方案设计内容包括了养护的顺序、主要施工方法等。养护的顺序要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对工期的要求、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确定,以便从宏观角度控制整个养护工程。养护顺序安排的好,工程进度快,尤其是对受时间约束较强的路段养护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施工方法要建立在高程度机械化的条件下,也即如何选择养护使用的机械。根据养护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和养护路线历程,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数量,尽量选用本施工单位具备且利用率高的设备,控制机械设备空置率,要对不常使用的设备多租少购,以此来降低机械方面的费用成本,达到降低总的养护成本的目的。
在养护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封闭公路段后作业,在施工现场外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对封闭作业时间加以控制,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养护施工过程路线要合理,工序要衔接,尽量流水作业,保持设备的完好。养护施工完毕后及时验收并拆除封闭现场,恢复交通。
(3)养护定额的管理
养护定额是计算养护人力、材料和机械消耗的依据,对养护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随着对养护单位的逐步市场化,养护单位采用对养护人力、材料、机械消耗的个别成本报价,有利于其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施工单位积极积累本单位养护消耗的资料,完善本单位的养护定额,并在养护施工中切实贯彻落实该定额,以养护定额签发施工作业单和材料单,对养护成本的有效控制,科学管理养护施工单位有重要意义。
(4)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
电子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管理的进步,并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朝着信息化的脚步迈进。缺乏基础数据的积累,将使养护方案和养护成本的控制工作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并有所突破,可以有效缩短我国公路信息化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迎来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管理现代化。
(5)设立公路养护成本分析评价体系
对养护成本的控制不止要在养护前进行,在养护工作结束后,及时对养护成本核算、分析、评价将有助于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根本标志。若不进行成本考核,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评价,则会产生消极情绪,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有深远的影响。
设计养护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就要让养护成本核算划清不同成本项目之间的界限,分清成本、费用支出和非成本、费用支出;分清已完工项目成本和未完工项目成本;分清工程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保障核算正确性,才能提出科学的分析评价
(6)建立预防养护系统
对路面的养护,不要局限于观察是否出现损坏,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态时进行预防性的养护对养护成本的节约起到显著的帮助作用。预防式的养护实质上就是周期性强制保养措施,其最佳时机就是处于良好状态下,或者仅仅出现损坏先兆的时期,此时的养护投入小,效用高,效益高。统计显示,达到同样的保养效果时,预防性养护资金投入与矫正性养护资金的投入的比例为1∶3~1∶10。由此可见,预防性养护系统的建立是有效控制养护成本的措施。
[1] 严国俊.也论公路养护成本的控制.投资理财.
[2] 徐建德.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的若干对策[J].财经界,2008,(10).
[3] 陈靖.刍议高速公路养护的成本控制[J].中国商界,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