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定:英雄到老终归佛
如今,吴良定的性格再次转向——从原先“不破楼兰誓不还”卧薪尝胆式的坚忍霸气,回归到“英雄到老终归佛”的看破放下
如果生活在兵荒马乱诸侯割据的年代,吴良定一定是一位称雄一方的军阀;如果生活在家族豪门时代,吴良定一定是一位三妻四妾而且说一不二的权威族长。生活在当下的吴良定一点也不遗憾,他一样指挥千军万马打江山,一样拥有一个超人气的大家族——五位子女、三家集团公司、二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家族。
作为中宝系事业创始人,吴良定不幸很早就被媒体的“聚光灯”罩住——在胡润第一次发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就名列全国第二十几位,是上榜浙商的前几位。可是他成功地避免了使自己成为名人的风险,是为数不多的被媒体盯上而后又逃出大众视线的资深富豪之一。
吴极为自信,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亦颇为自得——解放前出生,改革开放前吃苦,云开雾散后大展拳脚。早年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捉弄,让他后来的性格迥异于早年。创业后他的个性低调而霸气,在公司年产值只有五千万的时候,他就敢跟县领导立军令状:“做不到十个亿,提头来见!”试想一下,从五千万到十个亿,中间有多少变数啊!
虽然因为家庭出身被政审关卡住,吴良定年轻时的从军梦想未能实现,但这个挫折却培养了他惊人的忍耐力和克制力,他的生活严谨而自律。只是,吴良定还是有些管不住自己的口——他一张嘴火力实在有些猛,批评起来针针见血,听者痛快淋漓。因为怕“闯祸”,吴对媒体的采访和会议论坛的邀约索性一概谢绝。这其实也是一种自制力,却使我们失去了分享的机会。
如今,吴良定的性格再次转向——从原先“不破楼兰誓不还”卧薪尝胆式的坚忍霸气,回归到“英雄到老终归佛”的看破放下。现在的吴良定,喜欢跟高僧居士打交道,谈的是因果轮回和行善积德,他正在筹划建一座可以泽被世人流芳后世的寺庙。虽然还是跟原来一样每天都在做投资决策,但他说已经不适合再跟年轻人谈创业——当年那种执著于成功的念头已经没了。
现在的吴良定,是多次受到各级政府表彰的慈善家。作为企业家,他在“三次分配”上都拿到了高分。
第一次分配是创造利润,带有自发性,讲的是能力;第二次分配带有强制性,讲的是法制和规则意识;第三次分配讲自觉,比的是境界。
第一次分配讲效率,这是企业家的基本功。市场经济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资源就是人才、资金、技术、原料市场等经营要素,企业家是资源配置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能够从市场上获取最大的份额,是衡量企业家成功的基本条件。就好像战场,胜仗多的将军占的地盘就大。所以,第一次分配以竞争效率为原则,谁的资源配置效率高,谁就拥有更多的资源。
第二次分配讲公平,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不适用于成熟的经济体系。仅凭市场机制本身,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关系难以有效协调。需要通过税收、社会政策等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通过体制化的“财富转移”,调整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而对企业来说,只有守法经营,照章纳税,按照游戏规则办事,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次分配讲责任,权利义务责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三个基本维度,所以每个公民都有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不独企业家如此。只不过他们的社会责任更大,因为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资源。“老板阶层”作为社会上和社区里更有影响力的人,他们有更多的责任怎么做一个“富人”。安德鲁·卡内基说:企业家是财富的保管员,你的财富越多,你的责任就越大。
所以,能赚到钱,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用好钱,才是完整的人生。俗话说“富润屋,德润身”,只有“德财兼备”,三次分配都做得很好的,才算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将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认同,而这一点是金钱买不来的。
杨轶清,现任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提出浙商概念第一人,商业思想和企业策略学者。长期致力于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和实践,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与交融。先后任职于传媒集团、知名企业集团高管和工商大学学术研究工作,对民营企业的甘苦冷暖和表症暗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被誉为知晓企业家酸甜苦辣的浙商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