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宇 王英华
(望奎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 望奎 152100)
传统的物理习题教学是先介绍某种方法的步骤,再用具体的例子来验证它,最后用相似的习题来巩固.这种模式使学生感到课上枯燥无味,容易走神疲倦,物理学的灵气和美感荡然无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认真探索规律、不断总结方法,努力提高习题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精选例题能避免习题教学的枯燥,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举例阐述.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如能设置一些欣赏物理美的例题,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图1
图2
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习题,或者在习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就会把解题当作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而愉快地完成.
【例2】一小车在轨道MN上行驶速度v1可达到50 km/h,在轨道外的平地上行驶速度v2可达40 km/h.与轨道的垂直距离为30 km的B处有一基地.问小车从基地B出发到达距D点100 km的A处的过程中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析:小车从B处到A处的运动我们可类比为光的全反射现象的临界状态模型,故有
由图3可知
小车运动时间
得
x=40 kmt=2.45 h
图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有目的选择例题,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选择的例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3】如图4所示,一光滑矩形框架ABCD,连有一电阻R,AD边长为l,AB边长无限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现有一金属细杆ab以初速度v0紧贴轨道向右运动,求R上最终生成的热量.
图4
下面是教师引导生疑的过程.
引疑:R上的热量是怎样产生的?
生思:根据能量守恒,是动能转化而来的.
引疑:动能是怎样转化为热的?
生思:通过安培力做功转化而来的.
引疑:洛伦兹力是不做功的,为什么它的宏观体现安培力是做功的呢?
此时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下陷入深思之中,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高涨;接下来的教学就会一蹴而就,水到渠成.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在习题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选择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例题,创设探究问题的物理情境,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解析:如图5所示的光路图,A点为河底一点,OA为河深H.
图5
易知B为A的像点,OB为视深h,可得
H=nh
证明过程请读者自己完成,代入数值可得
H=2 m
所以此情况下入水是有危险的.这样生活实际和物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