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CS系统的发展探讨下一代计费系统的特点

2011-01-18 09:16:42
电信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计费离线中国电信

王 超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银川 750002)

1 OCS的演进历史

OCS[1]是 3GPP(TS32.296)于 2003年规范制定的在线计费系统。基于IMS网络环境,OCS正成为承载层、子系统层、业务应用层等All IP网络环境的计费基础。OCS的概念雏型提出于3GPP Release 5。在Release 5中,OCS负责对IMS及分组承载网络进行信用控制计费,并服务于IMS环境下的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应用服务器、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及以CAP接入的分组域接入设备GPRS-SGSN等。

OCS的正式版本在3GPP Release 6发布。根据核心网发展特点,OCS在Release 6的内部功能包括承载层计费功能、事件计费功能、账户管理功能和划价功能。基于网络的演进,OCS网络控制包括话务平面功能(TPF)、无线局域网 (WLAN)等承载层信用控制,以及IMS网关控制、S-CSCF、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等子系统层计费控制。在Release 6中,OCS的另外一个变革是支持业务应用基于IETF Diameter信用控制的在线计费,包括MMS服务器、网关移动定位中心 (GMLC)、组播和广播业务(MBMS)等业务。

在Release 6中,作为在线计费重要组成部分的语音预付费业务的计费,其触发点为移动交换中心,通过CAP接入,并被纳入OCS的整体体系。简而言之,智能网可以认为是OCS体系中的语音处理功能。

基于Release 6,OCS在Release 7实现了功能增强,并支持了OMA业务应用引擎的在线计费控制。根据3GPP与OMA的约定,在Release 7中,OMA的业务应用基于3GPP提供的底层基本设施——OCS,以实现OMA业务应用的离线/在线计费。

Release 8的核心变革是支持在线计费关联功能。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实现承载层、子系统层、业务应用层信息的关联计费,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合理的资费模式。其次,在Release 8中,3GPP、3GPP2采用了统一的IP多媒体子系统层架构。由于规范的统一,3GPP2、TISPAN等业界组织将更方便地广泛采用OCS架构,OCS也将支持更多制式网元的计费接入。

2 OCS的建设现状

随着中国电信业重组的完成,中国电信市场进入一个全新的全业务运营竞争格局,国内OCS系统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1)中国联通

截至2010年9月,中国联通全国OCS用户突破2000万。中国联通部署OCS系统,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恶意欠费用户的管控,为部署后付费灵活的计费方式作铺垫;另一方面,3G业务很大一部分是以流量计费,而这种流量不可控因素比较明显,同时对于流量计费的不透明,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不满,这也是快速推进OCS系统建设的一个原因。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于1999年下半年在国内首次推出基于智能网的预付费业务。不久智能网计费不灵活的顽疾凸现,2005年后中国移动开始从智能网回迁用户到BOSS计费系统,同时探索BOSS通过“智能网关”控制智能网的SCP实现在线信控的方案。广东移动由于其智能网用户规模很大,直到2007年其OCS方案才在江门分公司试点成功,于2008年开始采用OCS大规模回迁其7 000万规模的智能网用户,在2009年基本结束。总的来说,2009年中国移动在OCS方面除了广东有大规模建设外,其他各省稳步扩容现有智能网关,以智能网为基础建立OCS。中国移动的智能网关在于只实现信用控制,并不实时扣费,计费仍然以离线的BOSS为准。

(3)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于2005年1月开始进行OCS的研发,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研发、模拟测试,于2007年正式在5省启动了OCS试点工程。2007年10月31日,安徽电信实现了OCS系统对50万预用户的语音、数据、短信、彩铃、增值等业务统一的计费控制。2008年中国电信又启动近10个省份的OCS招投标。2008年11月26日,湖北电信OCS完成了承接原湖北联通CDMA用户中的预付费用户的工作并依托OCS进行“189”天翼品牌的新用户放号工作。当时中国电信以后付费为主的计费系统对支撑预付费移动业务计费略显疲惫,而OCS则是预付费支撑的最佳选择。中国电信经过了OCS技术研发阶段、试点阶段、部分商用阶段,2009年步入大规模部署阶段。

3 中国电信计费支撑系统的演进

谈到中国电信对OCS系统的建设,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国电信计费支撑系统的演进过程以及背景。

中国电信省级计费支撑系统的演进过程可以分成以下6个阶段: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分别为本地网分散固网计费阶段、省集中固网计费阶段、省集中融合业务计费阶段、省计费离线在线计费阶段、省计费初步融合计费阶段以及省计费全融合计费阶段,如图1所示。

2009年OCS全面进入中国电信的计费支撑体系,应该说在几年之内,OCS还将作为离线计费系统的补充。但这一新变化,标志中国电信计费支撑系统已经在向新的计费支撑阶段迈进,向新一代融合计费系统迈进。

截至2011年,中国电信各省计费系统已基本实现统一客户视图、统一计费引擎,余额、资料数据统一管理,实现了省计费初级融合计费,在迈向下一代融合计费支撑的过程上还需要一段时间以及业务需求推动促进新融合计费系统的形成。

图1 中国电信省级计费支撑系统的演进

4 中国电信OCS发展中的难度

4.1 OCS的定位

从现阶段看,中国电信OCS适用于诚信度较低的用户、高风险业务的计费。OCS主要是弥补离线计费系统在实时计费能力和欠费控制方面的不足。

OCS的在线计费方式,重点提供业务控制能力与业务提醒能力,必将成为3G新业务选择的核心计费方式之一。

4.2 OCS系统特点和现阶段的系统局限性

从当前OCS系统建设的情况看,OCS具备如下特点:连续运营要求高;计费处理响应时间短;计费处理准确性要求高;可有效控制欠费风险;计费灵活度和复杂度相对较弱;不支持国际漫游业务;不适用于授信用户。

但OCS采用实时在线计费,支持OCP协议的业务平台与OCS连接后在OCS平台上产生各业务平台的计费话单;OCS具备实时的业务使用控制能力和业务提醒能力,用户使用业务时OCS会提前预扣业务使用费用,如用户话费不够预扣费用,则在用户使用完话费时通过网元直接停止用户使用业务。其实,也正因为OCS的实时控制能力,导致了它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4.3 OCS发展中的难度

在中国电信OCS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的难度,这一结果应该是很多原因导致的。

·从OCS被3GPP提出可以看出,OCS重点提供3G业务的计费支撑服务。但由于3G移动应用的发展以及体系化形成,在中国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真空,形成需求与技术支撑上的时间差,从而形成了系统发展上的难度。

·OCS在建设提出时引入了预付费用户的概念,这本身也是阻碍该系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为其出现了对用户类型的细分,从而导致了后续连锁反应的一堆问题,例如预后互转问题、余额管理问题以及业务应用区隔问题等。其实,OCS就是一个在线的计费方式而已,很简单地解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往往复杂的处理造成一系列复杂的结果和复杂的影响。

·OCS的建设处于中国电信业务转型的阶段,大多省

一级公司对移动业务的发展、理解以及高速率的无线数据业务认识仍处于培养期,也正因此原因,OCS后期发展的给养缺乏一个日新月异的成长环境。所以,中国电信大多数省公司对离线计费系统的依赖,造成了对OCS发展的阻力。

·OCS发展要求确立行业DCCA接口标准,实现网元设备接口的标准化和不同厂商OCS的可替代其实也是很多运营商在系统建设时遇到的困难。因此OCS国际国内标准化进程,必然也会对OCS在后期建设中起到经验积累及推动的作用。

5 下一代计费系统

5.1 OCS系统是下一代计费系统的向导

很多地方提出,OCS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在线计费、离线计费)融合计费的必经之路。

笔者认为,OCS还担负了下一代计费系统的向导职责。

就技术方案而言,中国电信的OCS规范非常具有代表性,即参考3GPP标准中定义的参考性架构,实现在线计费和准实时计费双计费核心和统一的余额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智能网和数据业务网元的业务控制和计费功能分离,将计费、批价、账户余额管理等功能剥离由OCS来完成;同时这些业务网元通过DCCA协议与OCS进行交互,完成批价鉴权计费功能。由于OCS专注于计费处理,并采用了类似准实时计费的数据模型,可以实现同准实时方案可比的资费灵活性和业务捆绑能力。

在全业务的发展与影响下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3G业务通过DCCA协议接入OCS,随着业务的不断补充与计费能力的健全,兼顾离线计费特点的融合计费系统也就应运而生。OCS的发展并不取决某个业务本身接入OCS的要求,而是业务发展、业务管理以及业务运营的整体要求。一项新的3G业务接入OCS,本身也意味着业务发展对计费系统支撑的新探索与需求。

3G技术,甚至4G技术,在通信专业上看,对无线语音的提升很有限,更多的是在无线数据应用、传输速率与带宽上的拓展与创新。正因为此原因,通过OCS在线计费能力,实现业务控制与业务提醒,促使更多的3G业务选择OCS的在线计费方式进行业务发展,逐渐形成OCS上新业务的增长,建立业务控制特点以及系统优势,并为下一代计费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5.2 下一代计费系统的特点

从各个运营商计费支撑系统的现状看,个人认为中国电信目前的计费支撑系统最具下一代计费系统的特点。

(1)下一代计费系统中,用户的OCS预付费计费和后付费计费属性没有明显的界限

这两者只是用户使用某种业务的一种计费属性,而不是划分用户群的标准,在线计费方式与离线计费方式必然长期并存。

作为3G时代的通信业务使用者本身并不关心自己是OCS预付费还是后付费用户,他只关心自己是不是能够享受最优惠的资费政策、是否能够获得最好的服务、是否能够在使用业务时有效控制、获得有效提醒等。

对用户使用某项业务,是适用于在线计费,还是适用于离线计费,完全取决于业务发展、用户使用甚至是运营商的选择,而不取决于用户本身的某个属性定义。

(2)业务维度规范定义下一代计费系统的计费方式、计费特点

从业务发展、业务特点等与业务相关的维度出发,选择定义下一代计费系统的计费方式与计费特点。

从语音、数据两大业务看,计费支撑系统会被如何地选择?

举个简单的场景,一个用户使用某个运营商的两类业务,语音业务因为其信用度的原因,运营商规定新入网用户信用度需要确认和观察,以业务控制的最佳方式选择在线计费方式用于语音业务计费,数据业务因为使用带宽、速率的关系为了控制欠费也采取在线计费方式用于数据业务计费;经过一段时间,用户信用度很好,语音计费方式转为离线计费方式,而数据业务因为使用特点,继续为在线计费方式计费,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用户满足运营商为他定制选择计费方式的规则。这是运营商定制的计费方式选择规则。

从用户角度,用户也同样可以自主选择使用某种业务时的计费方式以及控制方式,这既是一种计费服务能力,也是业务发展的要求。

从业务角度,某些业务(以数据业务举例),本身的使用就要求高实时性计费、内容计费的特点来支撑业务使用的感受,可能业务最初的设计就会要求以在线计费方式进行业务计费。

因此,接受被用户、被业务、被运营商选择多种计费方式的计费支撑系统,是下一代计费系统的一个特点。

(3)下一代计费系统应该也必然具备云能力

计费系统具备云能力,至少从当前通信运营商的情况看还没有迫切的系统要求和业务推动。但是,可以看到,云计费能力、云计算能力会促使当前的计费系统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维护队伍、维护设备的划分格局也会随之变化,云能力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优化维护水平、提升维护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对3G、4G时代在云计费、云计算能力的业务服务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无论是个人云计费、计算能力,还是商用云计费、计算能力,对运营商在以后的业务发展都是重要的,这方面的提前规划与部署是非常重要的。从3大运营商看,最具备云计费、云计算能力提供基础的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计费支撑体系也是最有基础的云计费体系,这一点从2011年计费体系建设规划中略见一斑。

5.3 如何实现云计费与云计算能力的提供

云能力的提供依赖于业务的驱动,依赖于对现有的支撑格局的变革。云的概念进入中国,并被广泛谈论应该是2009年,云能力、云服务的提供经常是谈得多、动得少,鉴于传统思想的束缚,改造一件事物的勇气往往比推翻一件事物的勇气要强烈,也因此在中国的云能力发展较为缓慢。

就以计费系统支撑的角度,以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支撑来看,云能力的提供,无疑对计费系统自身能力的有效封装达到产品化、标准化是我们当前所能够做到的,也是云能力组合、分散提供服务能力的基础。

从省计费系统的角度,对在线计费、离线计费、用户资料、账务管理、余额管理、套餐管理以及信用控制等相关内容完成有效的封装并建立各系统之间的标准与关系,形成标准的接口与规范是迈向云能力提供的第一步。

以全国集中的方式建立云应用,依赖各省现有的网络能力、计算能力为基础,搭建符合业务要求的云应用以及服务,从当前的计费支撑能力、计算支撑能力逐渐过渡到云计费能力与云计算能力的统一提供。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业务与市场的推动与创新,共同促进,协同发展。

5.4 下一代计费系统

下一代计费系统必然长期存在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计费方式,它是二者融合、相互转换的产物。下一代计费系统提供的服务是由用户、业务等选择,并确定计费方式。下一代计费系统是符合移动业务发展特点的同时,兼顾固网业务发展要求的计费系统,兼顾产品化与标准化的特点,符合云计费能力与云计算能力提供要求。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OCS在通信行业的系统建设与发展现状的分析,分析OCS的特点、定位以及系统局限性,并探讨了下一代计费系统的系统特点与发展。应该说,OCS的建设与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下一代计费系统的雏形,看到了计费系统的新的发展方向。相信只有计费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贴切用户,贴切产品,贴切业务,计费系统才能建设得更好,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到位。

1 单明军.3GPP OCS及其在融合计费体系下的发展.华为技术,2008(27)

猜你喜欢
计费离线中国电信
出租车计费的秘密
5G网络独立组网中融合计费方案的研究
异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方法
防爆电机(2021年4期)2021-07-28 07:42:46
呼吸阀离线检验工艺与评定探讨
浅谈ATC离线基础数据的准备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
离线富集-HPLC法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5种合成色素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20:09
中国电信:IPv6在线用户已超千万 年底将完成端到端服务能力
中国电信载波聚合终端技术发展探讨
移动通信(2015年17期)2015-08-24 08:13:16
网吧免费上攻防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