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腔美学

2011-01-11 10:31:24郎遥远
决策与信息 2011年1期
关键词:党八股文学界废话

文/郎遥远

官腔美学

文/郎遥远

中国官腔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古代,中了举人或状元就会被皇帝钦点为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饱读诗书,上的奏折是文言文,说的话也是文诌诌的,不同于下里巴人的阳春白雪,久而久之大概就变成了官腔。

尽管执政党领袖及文学界大力批判党八股,但毋庸讳言,在政界乃至文学界党八股仍在盛行,领导的“重要讲话”常常是大的方面一、二、三,每方面包含 1、2、3 小点,每个小点点又衍生出 A、B、C,重重叠叠、林林总总讲到规定的时间尽头才打住。听众感受如何,讲话者并不过问。

研究中国官腔,发现其具有四个显著的美学特征:

一是韵律美。

提起官腔,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打哈哈”,这是对官腔带有偏见,缺乏欣赏。有次笔者由朋友引见去拜访其局领导,领导在使用官腔时所表现出来的韵律美,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其时,他正在接电话,只听此公“哈哈——哪里,好的好的——唷嗬——嗯嗯”。声音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此公放下电话,发现笔者恭候多时,连忙问“你是——”声音拖得绝对有分寸。我做完自我介绍,此公一声“噢——”,让我感到他既是在认真倾听,又是在努力搜罗记忆,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继而,“呀哈哈”,一副恍然大悟状,“失敬失敬”。听着这一串激扬的笑声,我简直有些陶醉。

二是力量美。

官腔有时在某种场合常常被表现得气势磅礴,充满生机,让人热血沸腾。记得几年前,笔者参加某县一个报告会,一位领导对台下的听众说:“在机遇面前,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我们思想上的大转变,带动全县人民认识上的大提高,唤起改革的大动力,从而取得我县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听罢此言,台下怎不掌声雷动,欢欣鼓舞?

三是层次美。

官腔既然出自官员之口,必然不是随随便便脱口而出,而是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琢磨,结果就形成了它的“层次美”。前不久,某单位领导在会议结束时即席讲话:“听了以上同志的发言,我很受感动。他们给大家上了一堂很生动的教育课。这里,我不再多讲什么了,就三句话:一是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要反反复复领会好;二是回去要原原本本汇报好;三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落实好。”无论是谴词造句还是逻辑推理都没得说。

四是朦胧美。

官腔之朦胧,犹如隔岸观花,虽闻其香,却无法触及“实物”;更如苍穹悬月,金盘虽满但相距遥遥。此美亦不乏经典之作。报载某地出一贪官,当记者采访该地主要领导时,领导不无感慨地说:“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如何非常深刻?),我们班子成员都有责任(责任到底在谁?)。这件事我们要一查到底(具体怎么查?),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何为最低限度?)。”这一席“深刻的表白”,实乃“放之四海而皆准”,你听了绝对找不出什么毛病。这便是官腔“朦胧美”的“神韵”所在。

也许官腔远不止这“四美”,然而无论它多美,老百姓始终无法欣赏,至今仍“顽固”地认为它是废话。而“救灾官腔”则不但是废话,也是“官灾”。

猜你喜欢
党八股文学界废话
《反对党八股(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24
反对党八股(节选)
反对党八股(节选)
湘潮(2021年6期)2021-09-05 02:58:29
政治与文学之间
读书(2020年2期)2020-03-09 03:24:25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The Use of Free Indirect Speech in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废话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An Analysis of Literary Languag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从《反对党八股》谈党的文风建设
世纪桥(2015年8期)2015-09-08 16: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