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秋元 王小丽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渔业产业链发展的“F-GAC”模式
○ 胡秋元 王小丽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渔业产业链要实现产业升级和整体优化,除了渔业产业自身的发展外,还需要政府政策环境、产学研联盟技术环境、金融资本投资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形成渔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文章提出渔业产业链发展的“F-GAC”模式,对模式整体框架、基本因素及机理进行了阐述,提出基于“F-GAC”模式发展的渔业企业。
渔业 产业链 发展模式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盖领域宽、产业链条长、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特点。我国渔业要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渔业发展的整体框架,把渔业放到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大环境中进行挖掘和培育;产学研联盟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金融资本渗入渔业产业。渔业产业、政府、产学研联盟、资本四因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渔业发展的环境,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
渔业又称水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渔业是指包括捕捞业、养殖业和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渔业生产活动。广义的渔业还包括为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多种辅助产业:渔港、渔船、渔具、渔用仪器、渔用机械及其他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水产品储存、保鲜加工、流通和贸易;以及水产科研、教育、推广、管理等服务体系,渔业主体产业和辅助产业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其中捕捞业、养殖业为渔业第一产业,渔港、渔船、渔具、渔用仪器、渔用机械及其他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为渔业第二产业,水产品储存、保鲜加工、流通和贸易以及水产科研、教育、推广、管理等为渔业第三产业。本文所指的渔业为广义渔业。
渔业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渔业产业(F)、政府支持(G)、产学研联盟(A)、金融资本(C)。图1描绘了渔业产业链发展的“F-GAC”模式框架。
图1 渔业产业链发展的“F-GAC”模式框架示意图
渔业产业(F)发挥产业化的载体作用;政府(G)搭建政策及机制平台发挥主导优势,引导创建国家渔业平台体系;产学研联盟(A)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技术优势;金融资本(C)进入渔业产业发挥资金优势,四位一体共同推进渔业产业链的发展。
渔业产业、政府支持、产学研联盟、金融资本相互作用,促进渔业产业链的发展和优化。图2是渔业产业链“F-GAC”模式中四因素机理模型。
图2 渔业产业链“F-GAC”模式四因素机理模型
1、渔业产业是核心。渔业产业在“F-GAC”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渔业产业链涵盖渔产品生产、渔产品加工、渔产品流通、渔业科技服务、渔业休闲及渔业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政府支持、科技依托、资本渗入实现渔业产业生产经营新格局。
渔业内各产业的发展有机联系,将渔业生产延伸到二、三产业,有效挖掘水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增加水产品的附加值,向水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开拓和培育渔业产业体系赖以生存的消费群体及消费行为,都是渔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建立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来是实现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的有效形式。渔业产业链包括许多不同层次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各主体的行为。
2、政府支持是基础。在渔业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是必要的。政府通过健全支持渔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制度和产业政策的创新,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的制度环境。
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渔业市场体系的规模化、法制化,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渔业产业立法;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上对渔业产业化给予支持;适当引导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战略重组;健全以渔业生产资料供应、渔业技术推广、水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渔业金融等一整套科学、有序、高效的服务体系等。
加强企业联盟间信息交流,加快实现渔业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平台、网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库、图书馆等建设)。建立和完善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的渔业信息网络,开拓商品流通信息资源,构建渔业信息和服务资源的共享网络,及时、准确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为渔业产品的循环和流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注重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创新渔业管理体制,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和服务管理;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产业;加强渔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渔业实行一体化管理。
3、产学研联盟是重点。在产学研联盟中,企业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主体,大学和研究机构则是研究人才和创新思想的主要栖息地,政府起着服务者和间接支持者的作用。
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朝着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生物技术、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等技术的开发与建设进行,积极寻求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方式,将渔业科技与渔业经济、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
产学研联盟要关注以渔业发展为导向的渔业学科体系建设,建立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水产教育和科研体系,加深对渔业学科关键领域人才培养。通过增加科研投入,设立或独立设立渔业技术及相关科学的研究项目,关注新技术的研究、新工艺的开发和新品种的选育,对传统养殖方式、养殖品种进行改造和挖潜,发挥渔业高新技术对产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培育新兴产业。建立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指导、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4、渔业金融是做大作强的支撑。资金是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向渔业产业投资外,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鼓励金融资本进入渔业,通过民间资金、银行融资、国外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手段筹集资金,推动渔业产业的发展。图3是渔业金融资本融合三维示意图。
图3 我国渔业金融资本融合三维示意图
政府成立专门的渔业金融机构,完善和健全渔业金融体系,实现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的有效分离,实现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的多元化,构建宽领域、多层面的筹融资平台,建立良好的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市场。
政府投入主要起导向作用,商业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是渔业金融资本的主要形式,要积极发展商业性金融,对渔业采取积极的金融政策;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一系列渔业经济补偿机制,诸如渔业贷款风险基金制度等;扩大对外开放,在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水产品出口创汇、乡镇渔企的重组改造等领域放宽渔业政策,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渔业产业获得资金支持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借助资本市场,渔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设立投资基金等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扩大融资渠道,通过资本运营加快对产业的优化升级。
渔业产业链“F-GAC”模式以渔业产业本身为核心子系统,政府发挥改革优势,产学研联盟发挥技术优势,金融资本发挥资金优势,各要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产业环境。在政府、产学研联盟、金融资本支持下,渔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和发展、产学研联盟促进渔业技术壁垒和技术竞争力的提升、渔业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形成区域化的垄断渔业企业或寡头渔业企业。
[1]盛国勇、夏厚俊、胡振虎:武汉市都市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9(2).
[2]张耀光、刘锴、刘桂春: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为例[J].经济地理,2009(2).
[3]李金忠、汪亮、雷晓中、朱勇夫:湖北省现代渔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3).
[4]卢明青:渔业金融支持渔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吴万夫:渔业技术经济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张合成:关于我国渔业产业特性与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