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反思

2010-09-07 05:48:42○周
当代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漂族失业毕业生

○周 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反思

○周 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正日益构成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上的“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正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本文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期为“新失业”群体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大学生 “新失业”群体 就业

在孙立平教授“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动作研究”的课题中,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失业和失业社会保障问题形成了基本的判断:“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新失业”群体问题凸现。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问题日趋严峻,《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因此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正日益构成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上的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正逐步成为主要矛盾。

一、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基本概述

1、基本的概念

“新失业”群体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所谓“新”,指年轻的意思,失业指未就业,故而又被称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中的失业人群”。总概之是指一个社会失业群体,他们大学、高中、初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者肄业后处于准失业状态,没有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经历,面临各种“制度真空”,并日益成为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从而必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目前对有关新失业群体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多以初中毕业生,即16岁作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起始年龄。国外对这一失业群体简称NEET族,“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g”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是“新失业”群体的一部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正日益成为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部分。简言之,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已经习得较丰富的知识,有一技之长并获得被社会公认的学历文凭,但在就业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转而退出就业或处于游动就业状态的特殊群体。

2、基本类型及特点

从形成原因上分析,日本把“NEET”族分为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家庭溺爱型四类。新闻媒体称之为“傍老族”、“啃老族”。当代中国“NEET”族呈现出一些特征:一是NEET族主体多为独生子女;二是不少自愿失业的NEET族家境较好;三是普遍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四是思想特立独行,行为举止怪异,边缘化趋势明显。NEET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据调查,我国目前有30%左右的成年人仍然由父母供养着。

大学生“新失业”群体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失业问题与成因出发,将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分为供需失衡型失业、知识结构型失业、期望选择型失业、社会歧视型失业四种类型。

他们同样具有NEET族的共性特征,但相对于其他失业人群,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具有独特的特征:一是高智商、高文化水平、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二是他们经常游走于“就业”与“失业”之间,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工作经验,找不到理想中的体面工作岗位又不愿从事低端的纯体力劳动,职业生涯走走停停。但同时有一种不肯屈服、永不言弃的精神理念支撑,为了未来的梦想他们宁可在社会“漂”也不愿回家“啃老”,现实生活中的“漂族”、“蚁族”就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三是在精英教育的光环下,他们的就业失败使他们倍具叛逆性,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大学生毕业生俨如折翼天使,无所适从,加上生活空间漂泊不定,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而且其危害性不可预知。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犯罪率直线上升,婺城近三年办了81例大学毕业生犯罪案件,例如,温州“7·28”跨省抢劫杀人案竟是为了获取创业的“第一桶金”,早日实现当老板的梦想。

他们生活在城市里,有强烈的城市生活要求,有很强的城市活动能力,是城市失业队伍中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能量如果得不到恰当的释放,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

二、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现状的反思

1、中国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角色的错位

中国的应试教育加剧了对高学历、高文凭的青睐,无论是社会群体、市场、高校还是个人都无一幸免。首先,计划生育制度使现在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成员大多成为独生子女,他们家庭的“温室”教育模式影响着他们个体的健康成长,使其缺乏清晰明确的远景,易对失败产生恐惧。如果放任这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形成一种惯性,并根植于他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其次,大众化教育推广“精英教育”使历史、教育与市场不吻合,有数据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低收入就业漂族毕业半年后的月薪,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全国平均月薪的一半,低收入就业漂族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他们的心理定势与现实就会发生严重分离,茫然、焦虑会充斥其内心。再次,缺乏明确的目标以致无法决断或缺乏改变的信心、不现实的期望、受挫或焦虑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将降低达成目标的能力,加之“精英情结”、“归属无着”、“目标焦虑”又易触发“温室效应”,严重妨碍低收入就业漂族的职业发展。因此,与制度和市场因素相比,心理因素有着更为严重而深远的影响。但目前我们对此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由此产生的问题,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反思

高校精英教育化、文凭倾向化严重破坏了教育的多样化,造成严重的社会需求与就业供给的偏差,就业难是供求错位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就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任占忠表示,当前的就业压力加大,而今后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的存在下去。当今大学生就业面临一系列困难:大学毕业生平均三年换两次工作;“蚁族”半年后月薪1240元;热门专业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从市场反馈高校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来看,尽管2009届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略有提高,平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达到的水平平均提高了5个百分点,因此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足度较上届呈普遍下降。这无疑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的下降。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值得探讨。从高教“消费者”——大学毕业生的视角来看,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09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图2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如何从宏观规模需求匹配到微观的培养需求,建构高等教育系统跟市场系统的适应性是本课题探求的一个重要环节。

3、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

针对大学生“新失业群体”的出现,近几年包括劳动保障部的多个部委都曾出台过“有关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4年发布的“允许大学生进行失业登记,特别困难的大学生还可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政策。2006年,中组部、中宣部、中编办、教育部等14个部门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学生毕业无工作时可享受失业救济,享受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高校毕业生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但从“新失业群体”的独特特征来看,就业保障制度模式的设计与目标人群的需求相偏离。老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生活保障问题,而新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就业能力问题。新失业群体大多数人缺乏工作经验,而且作为一种严重的歧视现象,为人诟病已久的“经验歧视”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而愈演愈烈。“用人单位将工作经验作为招人的必须条件,确实阻塞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路”——田永伟。这就决定了为他们提供收入支持或者生活保障的政策缺乏实施基础。所以,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政策取向,必须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出发点。而我国目前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目标人群的需求有相当偏离,特别是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过于偏重其生活救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功能明显弱化。因此,在就业机会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对我国失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调整。

4、社会流动不畅与社会不公的危机

从新失业群体就业现状来看,2009届低收入就业漂族比较多地集中在销售类职业,较高比例受雇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与全国所有人群的平均分布对比,低收入就业漂族有超出5个百分点总共55%的比例集中于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最多。低收入就业漂族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的家庭阶层,属于社会资本缺乏的贫家子弟。2009届大学毕业生漂族较多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业漂族的家乡基本来自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其失业的根本关键不在于他们的个人能力问题,而在于当前各种体制性壁垒如城乡之间、体制内外、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对人员横向流动的相互封闭,导致集团分化现象的出现。较高阶层形成相对封闭的利益保护圈,割断下层向上层的合理流动,一些较高的职位被垄断。大学生失业客观上使得欲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底层贫寒学子向上流动的期望受挫。根据亨廷顿的观点,失业者以及心怀不满情绪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他的破坏性行为就会越激烈。如果这种特殊的“新失业”群体人数增加,就可能为组织民众抗议运动提供动力。在人力资本含量相当的情况下,他们无法跟社会资本丰富的大学生竞争,从而在人才市场上败下阵来。而相对来说,他们更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以免给人心理上一种不公平感和不平衡感。失业队伍中有了知识劳动者的加入,失业人员结构就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往往更大,甚至造成高智商犯罪率的急增。社会风险最易在社会承受力最低的弱势群体身上爆发。在大学生“新失业群体”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极易因“水桶效应”而成为社会动荡的“火药桶”。

图3 200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图4 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5、人才投资经费的动力不足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包括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档案代理、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补贴、创业免交46项费、城镇困难家庭毕业生援助等一系列政策。但在自主创业的资金构成中(如图3、图4所示),政府、商业资助并没有实际增加,资助政策未见效果。1%来自政府,70%是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贷款,13%的是个人储蓄,有6%的是来自个人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投掷,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所以,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人力资源孵化器的作用,构建市场、高校、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青年课题:新失业群体的未来走向与应对策略研究(2009C006)。)

[1]孙立平:关注“新失业群体”[N].经济观察报,2003-12-03.

[2]我国青年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约30%成 “NEET族”[EB/OL].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71212/14542574 .html.

[3]王晶:大学生就业困境下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市场,2008(27).

[4]麦可思—中国 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http://www.mycos.com.cn.

[5]石阶瑶:大学生失业的心理学阐释及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6]姜丽美:构建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8(12).

(责任编辑:胡冬梅)

book=106,ebook=241

猜你喜欢
漂族失业毕业生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工会博览(2024年5期)2024-03-04 06:36:08
看见隐秘角落的“老漂族”
时代邮刊(2023年17期)2023-09-25 08:05:33
UNDER ONE ROOF
汉语世界(2021年3期)2021-06-18 07:03:5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失业预警
当代工人(2018年9期)2018-07-21 08:14:22
“老漂族”我们如何安放你们的生活
遵义(2018年12期)2018-07-11 03:44:26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老漂族”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