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体会

2010-09-07 06:36:06李魁华熊玲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驱动计算机教学模式

李魁华 熊玲莹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在计算机高速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专业及其他工作中各种任务的使命。作为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育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笔者就《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为例,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提出几点体会。

1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及现状

对于医学、药学、护理等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都培养成为计算机专家或专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将大学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日后工作的岗位,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对医药类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应当面向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技术,而不是计算机学科本身,应该用得着就学,用不到就不必学,强调学以致用。

2 计算机教学呼唤任务驱动法

而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从而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1]这就要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合适应用的教学模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的理想模式,符合计算机的课程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3 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进行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2]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课程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而逐步地精益求精去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任务驱动法模式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3.1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定位及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种目标。(1)能力目标:配置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计算机管理文档的技能;利用计算机编辑处理文档和技术资料的能力;用计算机对各种表格数据加工处理、分析统计能力;利用计算机制作宣传演示文稿的技能;利用网络工具获得信息、进行技术交流及从事医药类行业活动的能力;构建简单网站的基础能力(如图1所示)。(2)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掌握WINDOWS操作的使用;掌握WORD 文档的文字、段落、插图、表格等排版技巧;掌握电子表格的编辑、图表制作及数据统计分析;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美化及放映;了解局域网的组成原理;掌握Internet 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掌握网页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站的创建及发布。(3)素质目标: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规范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品质;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把握新知识、新技术;具有较好的文字处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3.2 转换教师多重角色,彰显教学多元驱动效能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师的作用将发生改变。[3]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1)任务的设计者。(2)任务情境的设计者。(3)学习平台的提供者。(4)任务的评价者。(5)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6)课堂的控制者。

一方面,教师要转换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从站在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下来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去积极探索。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传统的评价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强调知识点掌握结果的评价,不重视形成性评价。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评价的重点应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鼓励性评价,消除差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只有当所有小组成员达到目标时,才能获得成功。(如图2所示)

3.3 凸显学生中心地位,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

从学生的角度说,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能通过完成任务产生学习欲望,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将学习置于接近真实,甚至完全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4]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采用“黑箱”方法。所谓黑箱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例如要求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资料,并结合对医院见习、实习情况,制作一份某病例的电子病历。

3.4 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整个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流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动的。教师设计出合理的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越充分,就会发现更多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求助于他人,求助于老师,此时,教师被学生所推动,可以深入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主导推动主体,主体促进主导,直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作为师生互动的中介,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为调动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当中还有许多不完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并不断加以完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计算机基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相信每位计算机课程教师都是好“导演”,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百花齐放、好戏连台。

[1]毛丽娟.论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08,(1):198-199.

[2]宋红,李珍香.新世纪新任务下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思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2002,67-68.

猜你喜欢
驱动计算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