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花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台州 3180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
叶金花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纳洛酮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案;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行为神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行为神经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中西医结合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台州 3180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重度者可致死,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可致永久性智力、神经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为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我院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2例,均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确立诊断[2],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出生时间40min~1d,平均(14.23±4.85)h;体重 1583~4254g,平均(2645.26±148.65)g;足月儿46例,早产儿20例,过期产儿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纳洛酮0.05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40mL静滴,6~8滴/min,每日1次,14d为1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4mg/kg静滴,每日1次;同时给予针灸治疗,以头针为主,取穴四神聪、百会、风府、风池;配合康复训练,每日6次,每次30min,均以14d为1疗程。两组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2个疗程后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比较两组疗效及行为神经评分。
1.3 疗效评定 显效:用药3~5d内患儿面色红润,哭声响亮,惊厥控制,呼吸平稳,心音有力,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有效:用药5~7d内出现上述表现。无效:用药7d以上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病情进展者。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3]:根据鲍氏20项NBNA判定,均于生后3~7d测定,其NBNA评分 <35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 t检验和Ridit分析。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比较 n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新生儿代谢障碍、细胞损伤、脑血流减少、血管调节机制障碍、脑水肿等病理生理改变,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阶段。研究证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多种病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同时造成其他系统器官如心、肾的损害等。由于缺氧缺血时使线粒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未完全与氧饱和时释放氧自由基。缺氧缺血时造成脑血管痉挛,血流灌注减少,脑部静脉的瘀血及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脑细胞损伤。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窍闭神匿。百会居头之巅,是督脉和足厥阴经会;四神聪位于巅顶部,百会旁,居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区域。头针为主,旨在醒脑开窍、健脑益智,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血循环,并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的作用,有效的改善脑缺血病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川芎嗪可抑制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微循环。中西医结合疗法既可以弥补中药治疗显效缓慢的不足,又可减少或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对改善患儿的慢性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宁宝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4):226.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4~631.
[3]鲍秀兰.中国12城市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 [J].中华儿科杂志,1990,28(7):106.
R722
B
1004-745X(2010)07-1239-01
201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