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芳
(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农家乐旅游”项目教学初探
曹静芳
(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本文对农家乐旅游项目教学实践进行的探索,把“农家乐旅游”学习项目分为“感受农家乐”、“思考农家乐”、“设计农家乐”等四个学习情景。以项目教学为重点对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使学校教学走出了传统的课堂,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农家乐旅游;项目教学;情境设计
《课程改革与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以项目教学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路。所谓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项目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本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针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农家乐旅游”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
农家乐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常常是在农民自有宅基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上利用庭院、果园、花圃等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娱乐、劳动、住宿、饮食等服务。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形式,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外的农家乐也称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产业,我国农家乐起步相对较晚,呈现出初期的特点。苏州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湖光山色,尤其是城乡园林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每年都要以百万计。近年来,古镇游、乡村游,与日俱增,?既可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美味,又可体验种养采摘乐趣,绿色、休闲、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越来越被看好,“农家乐”旅游这几年成了市民休闲的热门去处。目前全市至少已有300多家农家乐饭店,描绘出一幅“农家乐,乐农家”的灿烂图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家乐也出现了发展无序,乱搭乱建等现象,游客对卫生条件、菜肴品质、服务态度等也屡有怨言。希望通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学习,在学生已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介绍,查阅有关农家乐的相关知识,对“农家乐”这种新兴旅游项目有比较广泛的认识,并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参加农家乐活动,参与农家乐服务等活动体味农家乐,学习《苏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苏州市农家乐旅馆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农家乐餐馆管理暂行办法》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并找出现有的农家乐饭店存在的缺陷,然后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农家乐,提高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把“农家乐旅游”学习项目分为四个学习情景,分别为“点击农家乐”、“感受农家乐”、“思考农家乐”、“设计农家乐”。每个学习情景都设计了学习目标、教学实施行动过程、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在开展第一个学习情境“点击农家乐”时,首先明确学习目标,针对苏州农家乐旅游的快步发展,要对这种新兴旅游项目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家乐的起源,国内外农家乐的基本情况,掌握农家乐基本类型和本地区农家乐的现状。并通过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完成对农家乐认识的学习小结。在本学习情景中可帮助学生关注农家乐网、苏州农家乐旅游网等相关网站,培养查阅、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开展第二个学习情景“感受农家乐”时,先分组讨论设计游客调查问卷,联系环太湖地区农家饭店,组织学生参观,同时也建议学生自主参观当地农家乐,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参加农家乐旅游活动,参与农家乐服务等真正感受“农家乐”,对农家乐这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有感观的认识。通过小组拍摄相关照片,收集资料、讨论、撰写的心得,完成对农家乐考察汇报。在本学习情景中关注学生问卷调查的设计能力,关注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在开展第三个学习情境“思考农家乐”时,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利用参与农家乐活动的直接感受,结合苏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苏州市农家乐餐馆、旅馆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标准,思考、探讨本地区农家乐的优势,并对本地区农家乐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本学习情景中关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开展第四个学习情境“设计农家乐”时,通过对本地区农家乐的参观参与、调查分析、掌握了关于开办农家乐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围绕建筑风格、饮食服务、游乐项目等设计自己的农家乐要求突出乡土味及民俗文化。在本学习情景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一)农家乐旅游项目教学的积极作用
1.农家乐旅游的项目教学带领学生走出了传统的课堂。由于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与本地区旅游发展有紧密的结合,贴近生活实际,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的课堂,来到农家乐饭店、景区参与活动,体验知识的来自于生活实践;来到了电子阅览室,少了书本知识的单调和乏味,进入网络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更具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农家乐旅游的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此项目的学习中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完成主要由学生进行,学生必须自己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如“设计农家乐”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与提炼,在克服一个个难题后才可能完成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思考,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习惯,学生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提高了学习能力。
3.农家乐旅游的项目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四个学习情境中都需要小组的分工合作,特别是在“感受农家乐”时,有人采访、有人进行问卷调查,有人拍照,集体讨论,撰写学习小结。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明白,只有全体组员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才有可能在小组竞争中取胜。此外,学习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而成绩好的学生则可以辅导其他同学,在学生之间形成帮学对子,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与人沟通,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农家乐旅游的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是项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但对于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践,教师只起辅导和协调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禁锢少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在“思考农家乐”时,学生对本地区农家乐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设计农家乐”时,构思独特,极具创新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对于积极参与项目学习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也不免有学生滥竽充数,专挑简单的任务,各项学习能力提高不快,同学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发展。
2.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应随学习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在进行此项目的学习中,学生、老师都走进了农家乐饭店、景区等企业,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项目结束后,交往就逐渐淡了。进入下一轮的教学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农家乐旅游形势、政策也许会有变化,如果交往不紧密,知识就得不到更新。
[责任编辑:郭一鹤]
G71
B
1671-6531(2010)05-0153-02
2010-08-28
曹静芳,女,江苏苏州人,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