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1月1日,元帅诗人陈毅回到阔别了36年的家乡——四川省乐至县视察。由于当时浮夸风劲吹,这个落后的山区县被“吹”成了全省的一面“红旗”。
离乐至县城5华里的仙鹤公社境内,有一个较大的石山坡,被称为“高产卫星坡”。陈毅走下车来,问:“这个坡,过去种什么?”一个干部回答:“原来可耕地少,种小麦、包谷,产量很低。”“现在呢?”“现在靠公社的力量,荒坡换新颜。今年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01斤,这高产地已过千斤关了。”
有人提议让陈毅作诗。他严肃地说:“高产地占不到整个公社土地的1/5吧!你们把全部人力、物力集中在高产地搞‘大兵团作战’,荒掉了4/5的土地,这真能增产吗?假如一亩产500斤,5亩就该产2500斤。一亩高产地能产2500斤吗?你们为了争红旗,就只有吹牛、说谎。是不是?”过了一会儿,陈毅朗诵起诗来:今日话乡情,情真意更诚;好大喜功事,万代招骂名。
陈毅这首讽刺、批判“大跃进”的诗,表达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忧国忧民的诚挚心情,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