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功能性便秘患者,除便秘主症外,还表现为气阴两虚症候,如气短乏力,心悸,口干,排便无力等,根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中医理论,拟补气滋阴通腑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六科住院或门诊病例60例,男27例,女3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5岁;病程3~16年,平均5.5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68岁,平均57.5岁;病程4~15年,平均7.5年。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制定。辨证属气阴两虚证。主症:排便时间延长、大便性状改变、排便困难。次症:口燥咽干、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腹胀、五心烦热。舌脉:舌质胖大,红嫩或淡,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弱。
2.1 治疗组 补气滋阴通腑汤,药物组成:黄芪60~120 g,生地黄 30 ~ 50 g,炙甘草 10 g,麦门冬 15 g,肉苁蓉20 g,麻子仁20 g,人参10~15 g,生白术20~50 g,陈皮 15 g,当归 30 g,枳实 10 g,白芍(酒炒)15 g,大枣10枚。加减: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干姜;血瘀加三七粉(冲服),丹参30 g;表虚自汗加浮小麦30 g;虚热明显者加玉竹 30 g,知母 15 g。水煎取汁200 mL,早、晚饭后1 h口服,每日1剂。
2.2 对照组 车前番泄颗粒(德国马博士大药厂)每次 5 g,2 次/d 口服。
3.1 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它症状基本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 h以内,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识到便秘的发生与脾受寒湿侵袭有关。笔者认为,气血津液不足为主要原因。在“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对患者的观察,拟定了补气滋阴通腑汤,具有益气养阴、泄浊通便的功效。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具有补益中焦之气,斡旋气机,使升降如常,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粕下输;生地黄、麦门冬、麻子仁、肉苁蓉、当归补益精血,润肠通便,增液行舟;陈皮、枳实行滞下行;白芍酒炒后去其寒性,与炙甘草化合,酸甘化阴,润肠通便。本组临床观察发现,口服车前番泄颗粒的患者气阴两虚症状无改善,而治疗组患者在解决了便秘的同时,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气阴两虚的症状)均有很大程度改善,甚至消失。故在临床中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要优于单一的通便药物治疗。
[1]Douglas A.drossman.The Functional Disonrders and the Roma Ⅲ[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