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推动产业升级

2010-08-03 02:07:36卓勇良
浙江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工荒企业主机械手

卓勇良,195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进入浙江省政府调研室工作,历任省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新疆自治区体改委主任助理以及省体改办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1996-1997年在日本进修。长期从事浙江经济研究,主持和执笔省内多个重大课题研究,多次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优秀社科成果,以及省委省政府党政系统调研奖等奖项。

我一个朋友是温州小老板。还在三、四年前,经常为工人跳槽而心烦。有一次他碰到我,高兴地说,他和他的高材生太太一起,正在研究用机械手取代工友,用工少了,也会省心多了。不过后来他的机械手工程并没有实施,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用人工合算。

十多年前学日语,了解到日本是机器人用得最多的国家。日语片称机器人为“罗伯特”,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上个世纪6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人口刚好1亿,不像中国有13亿,劳动力短缺十分严重。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竹内宏先生在一本专著中写道,列车拉着整车的年青人前往太平洋沿海地区的东海道,集体就业十分壮观。

劳动力短缺催生了日本工业的自动化。大量机器人被用在喷漆、焊接、装配等工位。其实这种所谓的机器人,主要是高度自动化的机械手。显然,从手工到机械手,不仅仅是一种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重大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的精度和速度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再从日本说到1798年的美国。当时有个叫惠特尼的美国人,接到了一份在28个月内生产出一万支步枪的合同,可是惠特尼根本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工匠。这位惠先生冲破原来的传统工艺,用被现在称为标准化的工艺技术,先大量生产可以互换的零件,再装配成步枪,使得生产过程大大加速,开创了世界工业史上大规模生产的新纪元。所以说,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可以对企业主形成强大的约束和激励。

首先是劳动力短缺推动工资上升。当今中国的工资已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这主要并不是哪一些良心特别坏的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市场经济供求规律的作用。而在劳动力短缺状况下,企业主不得不开出较高的工资条件以吸引工人。

其次就是在这一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将有一部企业出局,其余的企业则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应对。在这里,不管那些积极的企业采取什么办法应对,最终都将导致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我们观察整个现代经济增长,就是劳动工资的提高,始终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通常总是后者提高得更快。

话得说回来,这里说的是一个总体的状况,说的是一个大的、基本的趋势。所以我们就得先回答一个问题,这就是当前的民工荒是不是劳动力短缺的一种表现,回答是肯定的。我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到2012年,将出现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少于新增就业岗位的状况,而在目前则已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增长大大减少的问题。

一位朋友反驳我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目前有可能不仅仅是13亿人口,很可能是14亿或15亿人口。我当然不敢肯定中国13亿人口就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但如此大的误差,应该是不会出现的。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位朋友也不否认,当前的民工荒,是当前的工资水平,缺少对于一部分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

这其实又回到了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上。这就是任何短缺,都只是相对于某一价格水平而言。所以即使顺着我的这位朋友的思路,也就是只要提高工资,就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那就又回到了我刚才关于工资上升推动产业升级的判断上了。

当然,仅仅有民工荒是不够的,民工荒只是产业升级中的一个因素。还需要法治和民主,需要政府的制度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基础设施完善,还有企业主的积极应对、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等,总之,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东西。

问题的关键恰恰也就在这儿。一旦当一个新的因素开始发挥新的作用的时候,这个系统的其他部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只不过不是变好就是变坏罢了。而现在,我们则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仅仅就产业升级而言,应该是往好的方面变,因为这里不存在逆向的变化。

猜你喜欢
民工荒企业主机械手
抓取脆弱物体的机械手
‘民工荒’和社会保障缺位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现象并存的分析
商(2016年24期)2016-07-20 09:34:21
刘易斯理论模型及其“拐点”问题研究综述
搬运机械手PLC控制系统设计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
农民工“短工化”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理论导刊(2016年1期)2016-01-20 13:39:00
基于ADAMS与MATLAB的机械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机电信息(2015年3期)2015-02-27 15:54:53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