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的“低碳革命”

2010-08-03 02:07:34鲍健强叶瑞克
浙江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浙江汽车

文/鲍健强叶瑞克

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把新能源汽车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使得传统汽车制造业孕育着一场“低碳革命”

传统的汽车制造业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又完整的产业构架、技术平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然而,人们发现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辉煌背后,正涌动着一场山雨欲来的“低碳革命”。

历史性的机遇

汽车与石油结伴而行是百年汽车工业的基础。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8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1亿辆,这些汽车几乎消耗了全球石油产量的2/3,可以说每增加一辆汽车,便增加一分汽车对石油的依赖。另据科学家的测算,全球汽车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约为40多亿吨,占人类碳排放总量的20%。因此,传统汽车的碳源特征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贬责。美国政府力图把发展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新能源结合起来,与汽车工业的“低碳革命”结合起来。

2009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两国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把电动汽车提升到国家间战略合作的高度:“双方欢迎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种种迹象表明,汽车工业“低碳革命”的序幕正缓缓升起。

过去十年,尽管浙江是汽车消费大省,汽车保有量接近400万辆,2009年汽车销售超过80万辆,但是,浙江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尤其是知名的汽车整车制造品牌都不在浙江,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等,浙江唯一的国内自主品牌——吉利汽车仅刚挤入国内汽车产销前十强,这与浙江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然而,汽车工业的“低碳革命”给了浙江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使浙江汽车工业可摆脱传统内燃发动机制造技术平台的限制,直接进入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跑道。

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带动制造业外部相关的产业,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电动汽车助推低碳经济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该产业具备几个重要特征:一是产业发展的时间跨度大,二是产业潜在的市场规模大,三是产业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电动汽车产业具备了低碳、环保、高效、清洁等多重概念,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智能电网、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又具有产业带动系数大、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低碳产业特征。国内外研究表明,电动汽车已具备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具备低碳产业特征。据科学家测算,每辆传统汽车年平均碳排放量约4吨左右,而电动汽车可以为率先摆脱对石油依赖和能源消费的多样性提供可能。首先,电动汽车可以来自于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其次,即使电动汽车的蓄电能源来自于煤炭等火力发电站,由于火力发电站是集中的固定碳源,通过碳捕捉和储存(CCS)技术能够实现对CO2排放的可控性。再者,电动汽车具有高能源转化和使用效率。美国学者SAURIND.SHAN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汽车只有15%的汽油真正转化为动力,其余能源被转化成热量耗散,而电动汽车在电能转化为动力时的效率为80%,比传统汽车的能源效率要高出4-5倍。

——具有产业带动潜力。电动汽车产业是传统汽车工业基础上的变革,除了车体制造和车控系统具有产业的承接性,其它的核心技术在两大领域:一是蓄电池制造技术,二是电动机制造技术。所以,电动汽车制造业内部会培育出蓄电池和电动机制造技术产业。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在研发和生产蓄电容量大、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充电快、续行里程长的锂离子电池,以及开发效率高、扭矩大、质量小、一体化的机电耦合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与产业。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带动制造业外部相关的产业,如网络化蓄电池充(换)电站的规划与建设、与电动汽车终端相衔接和互动的智能电网、电动汽车推广、销售、服务的网络体系等等,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拥有产业发展空间。全球电动汽车未来10年的保有量若能够占到汽车总量的1%,其产业的市场规模则可达2000亿美元,若再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计算在内则将达到5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如果说中国传统汽车制造业是以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主的话,电动汽车则更多的是“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浙江省就拥有众泰、吉利、万向、绿源等自主研发生产电动汽车配套和整车的企业。

浙江“低碳革命”任重道远

电动汽车发展不仅是单一的制造业中的蓄电技术、电池成本、车控系统、续行里程、车型设计等诸多问题,它还涉及到与电动汽车配套智能电网、充(换)电站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问题,不仅会触及电动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选择问题,也会有政府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配套的相关政策问题。因此,推进低碳、环保的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方的积极参与。

——企业:产业整合优化,共享发展成果。浙江具有良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尽管整车企业少,规模小,但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国内一汽、东风、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购来自浙江。通过电动汽车制造的产业链来整合和优化零部件企业,形成浙江电动汽车的产业规模效应,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浙江的电动汽车产业的起步早,起点高,完全有能力率先发展。目前,浙江的万向、众泰、吉利相继具备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系统产业能力和潜力,在国内同行中处在领先地位。浙江的电动汽车产业应该科学规划与布局,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吸引更多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整合到电动汽车产业中来,做大做强做精,推进产业化、商业化、标准化、共享发展成果。

——政府:制定扶植政策,尽早规划布局。电动汽车产业在传统汽车仍处在优势和强势背景下、社会配套设施非常薄弱的条件下,没有政府的强势推进,超前规划与布局,其发展过程之艰辛是可以想象的。政府管理部门可关注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浙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要把智能电网建设规划与电动汽车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把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与电动汽车的充(换)电站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二是制定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为电动汽车进入社会、进入家庭创造条件。三是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产业集聚、技术集成、资源集约,避免分散化、低层次、无序化竞争。四是推进浙江电动汽车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组建区域的企业战略联盟,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地跨越式发展,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社会:鼓励低碳交通,倡导低碳出行。电动汽车作为“低碳交通工具”要走进社会、走进家庭仍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需要产业界、科技界努力降低成本,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社会以积极的姿态接受新生事物。杭州市就在打造“低碳城市”中,把推广电动汽车作为“鼓励低碳交通,倡导低碳出行”重要的试点工作。2010年,浙江众泰在杭州投放100辆电动汽车,采用租赁式商业模式,供市民试用。

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箭在弦上”,有可能像日本在经历石油危机之后以节能型、集约型、紧凑型汽车确立全球竞争优势一样,中国将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技术跨越。这次汽车工业的“低碳革命”,浙江不能再缺席了。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浙江汽车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电动汽车
汽车的“出卖”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海外星云(2016年17期)2016-12-01 04:18:42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
浙江医改三部曲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