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误区

2010-08-03 02:07:34张幼文
浙江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文/张幼文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边界尚不清晰,其发展规律有诸多新特点,传统政策模式基本不能适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边界尚不清晰,其发展规律有诸多新特点,传统政策模式基本不能适用。如果稍不注意,各种政策将陷入误区,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新产业的政策误区

从目前各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惠政策不能代替科学决策。30年来,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优惠政策就能促进发展的思维模式,导致了项目选择的政府主导制。但优惠对象选择的政府主导,与企业在有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决策机制根本不同,从而决策错误率大大增加。

二是技术先进性不等于经济可行性。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程,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不一定能获得市场盈利。虽然可以允许这类产品从长期盈利角度去决策,也仍然不能忽略经济可行性原则。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要比传统产品复杂得多。在中国,经济可行性分析还特别要注意各地的产业政策目标趋同倾向和本地缺乏某些优势的事实,即使企业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也不等于未来市场是可行的。

三是科技创新不等于产品创新。一个产品从科技研发到市场产品的各阶段所需要的推动力量不同,支持科研不等于支持产业化、外地的和国外的科技成果也可以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等等。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实践中,要严格区分项目所处阶段,分清科研支持政策与产业化政策。

只有各地致力于环境的改善而不是政策的竞争,整个国家才能实现最有效的发展

四是科技人才不等于经营人才,科学家不等于企业家。产业化的重点在于变技术为产品的“化”字,这是企业家的本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要以科技知识和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形成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和奖励企业家的机制,使企业而不是政府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角。

五是政府资金不能代替风险基金。政府注重补贴和资金供给不符合高新产业发展的特征,最适合的支持方式是风险投资基金运用百里挑一的选择机制,以少数巨大成功补偿大批有限失败。

六是外资发展有别于中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特别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如果在统计上不区分产业化是外资实现的还是中资实现的,就不能正确反映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和产业化的成果。由外资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可能中国仍然只是承担了简单加工。

七是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各地政策竞争又一次展开。竞争的结果将导致政策资源浪费,经济扭曲增加,项目优劣选择失误。只有各地致力于环境的改善而不是政策的竞争,整个国家才能实现最有效的发展。

八是政策效率会影响政策效果。近年来各地大量政策迅速出台实施,各部门只关注和报告政策到位情况来体现战略的实施,缺乏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力度大好的同时,也出现了政策支持重复,不利于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导致少数企业钻政策空子,滥用政策资源。

九是创业文化应当取代投机文化,竞争文化应当取代寻租文化。股市、房市的发展助长了投机文化,冲击了现代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创业文化和实业精神,冲击了制造业应有的精益精神。这些年来,寻求特殊政策这种“寻租”行为已经成为各地的普遍意识和文化现象。必须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大力培育竞争环境,政策支持要以不代替企业奋斗和市场竞争为基本原则。

十是规模扩张政策不能作为结构进步政策。多年来,各地方政府比较熟悉的政策手段是财税、资金政策支持,这类政策适合于传统产品、成熟市场、规模生产,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结构进步政策关键在产品与市场的开发,经常表现为新型产品、待开发市场、小规模生产。对这类产品财税与资金可能解决一部分研发与试生产问题,但不能解决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关键问题。

科学评估的主要原则

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指标、评估体系与政策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正确发展。对统计指标的建立需要明确几个原则:

——不能以大产业划分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的统计体系下大的产业领域既包含了新产业新产品,也包含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致使在这些领域中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发展夸大了真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

——不能以政策支持力度来体现产业化战略的推进实践。如果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政府支持政策是否出台,或者以力度大小和金额多少来体现,就会导致只要政策支持了就是实现了发展的错误评价标准,不能正确反映政策的正确性和实际经济效果。作为经济活动,政策效果评价的唯一指标是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成长过程的特殊性,不能希望其一投产就赢利,但既然作为产业就必须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标准。

——不能以具有高新技术的项目是否立项投资开工来体现产业化战略的推进。一些项目具有高新技术,但由于全国一哄而上,市场前景暗淡,投资开工不等于未来的成功,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历史教训很多。

——不应不区分投资者性质而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将不同类型资本企业合并在一起统计,把由外资实现的产业发展与由本国资本实现的发展简单地加在一起,使本土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究竟取得什么成就的情况无法得到确切反映,同时又把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等同起来。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各政府部门、开发区要进行政策协调与沟通,避免重复的政策支持造成过度激励和资源浪费

指标与评估体系要点

除了政策结构上的探索之外,统计指标的科学化同样有利于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事实上,更广义的评估体系也同样是重要的。

——建立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利润、就业、出口、专利数等在内的统计指标体系,尽可能确切地将真正具有高新技术的具体产业和企业统计在内,避免将一些大领域中并不具有高新技术的产业企业全部统计在一起,以更确切地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实际取得的进展。

——明确区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及合资企业等各自的发展情况,以体现本土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所取得成就的真实情况。引进外资项目要与本土企业发展相协调,要避免外资数量导向和对本土企业的挤出效应,鼓励本土企业引进关键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和产业化的努力。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政策的效益评估机制和事后追踪机制。产业化政策应只扶持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不包括科技研发项目。在宏观上要控制对申请的淘汰比例,注重优选,防止支持越多就是政策实践越有成效的观念。资金支持的方式和支持力度要严格按照市场前景来决定。对实行政策支持的项目要进行事后效果追踪评估,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及时进行政策调整。

——要在严格进行市场前景评估基础上进行项目立项。在争取国家立项中,要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产业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和竞争态势,避免只看项目本身的先进性而忽略实际发展的滞后性,防止市场饱和以及发展相对落后而造成的失败。对政府出资或给予重大支持的要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

——要把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二者的政策设计区别开来。在量化统计上,要反映本土企业申请高新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数量的增长上,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增长区别开来。还要与外资企业在中国注册专利保护出现的专利数量增长区别开来。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