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川
四月的春光照得人眼花,从多日的阴霾中醒来,正是“万物生长,清洁明净”之时。此时正是茶农们忙碌的时节。清晨,躺在青山怀抱中的龙井村、梅家坞村、灵隐村、满觉陇村、九溪村……一个个从睡梦中醒来。穿红着绿的俏丽茶姑们,背着竹篓奔向茶园,纤纤玉指在碧绿的茶树间上下翻飞,顿时带着白茸茸毛尖的嫩芽就落在手边的提篮里。
就在此时,好茶的人们便会寻着谷雨、明前的茶香,一路访来,在茶山边小憩一阵或索性勾留整个时日,只为着齿间那一缕清香和那“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的江南春色图。
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一片片绿叶,却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从神农氏的得茶解毒到唐朝陆羽的一部全面详实的《茶经》,上下绵延5000年,独成一体,并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不能不说是茶的奇妙之处。
其实,对于茶的喜爱,有时自不必如此劳心,去背负5000年文化的沉重。索性如我般,只需一盏杯碟、一壶清水、几片香茗,就足以在劳顿后给你神清气爽的通透;油腻后给你齿颊留香的清新。在月朗云疏之夜,能陪我与铅墨相伴,在友人远道而来时,能随我欢娱聚首。这便是我心中的茶了,一位可以与你促膝相拥、啼笑怒骂的朋友,而非高山仰止的尊长。
去一趟翁家山,沿盘山小路顺势而上,看满坡新绿在雾气蒸腾中抽新吐绿;在友人家的小院坐下,泡上一杯刚出锅的新茶,看友人老父在茶锅前娴熟地“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在浓浓的乡音中,听上几段关于茶的典故,在清香与笑谈中看月上林梢。我想,这便真的是与茶为友的生活了。
或是径自走到茶园里,亲手摘上几片青果,直接放入口中,在淡淡的苦涩中似乎能感受到生命最原初的状态,鲜活而纯粹,没有丝毫的雕琢之气。
当我们需要在时光的堆砌中不断累积生命的厚度时,或许,偶然间也需要保持一份如茶果般青涩的生命纯度,这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年少青春,也是我们能以有限的生命长度快乐坦然面对未来的精神原点。
心境袅绕,必是茶缘;心无杂念,便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