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枫泾±500 kV换流站设备基础施工技术

2010-06-07 05:25:50焦玲玲
电力建设 2010年9期
关键词:杯口倒角模板

陈 斌,焦玲玲

(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合肥市,230088)

0 引言

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中的±500 kV枫泾换流站工程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工程占地总面积为99400 m2。工程B标段自2009年7月26日正式开工以来,始终坚持以创优会议策划的方案为主线,针对构架基础、设备基础的施工进行了重点的创优安排,并确定了以实体样板进行引路的施工原则,目前构架基础已基本施工完毕,设备支架基础也已按实体样板全面开展施工。站内构架基础、支架基础、设备基础众多,地下水丰富,工期较短,基础实体质量要求较高,如果不采用统一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将无法保证实体成形质量和整体工艺[1-10]。为确保各类基础统一、美观,保证实体质量、工艺,特对设备基础的施工工艺进行总结。

1 施工技术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模板选型、模板加固工艺控制、倒角工艺的控制、基础表面收光工艺控制、杯口基础提模工艺控制、拆模过程的管理、成品保护的实施几个方面。通过过程监管及控制,提高了本工程基础施工的工艺、质量。

1.1 模板选型

模板选择对混凝土的成型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设备基础及构架基础全部选用全新覆膜多层板,厚度不小于15 mm,这样既保证了模板的强度,又可使成型混凝土表面观感满足工艺要求。可供选择的模板如表1所示。竹胶板虽然强度高,但是受自身材料特性的限制,其厚度误差不易控制。高档木模施工性能高于竹胶板,易于钉、锯、钻孔,施工方便,耐水性能好,水煮20 h不开胶,重量轻于竹胶板,易于搬运安装,现浇表面光滑、平整,而使用竹胶板的现浇表面竹席印对基础来说是很大的缺陷。鉴于以上比较和相应经济效益考虑,选择了清水建筑模板。

表1 模板选型对照Tab.1 Formworks for selection

1.2 模板加固工艺控制

构架基础多为吊模工艺,主要控制难点在于防止模板因自重下坠而引起的混凝土咬口现象。在常规支撑的基础上采用16号槽钢对吊模处底部进行加固,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咬口现象。吊模加固方式比较如表2所示。经过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采用槽钢加固支撑既可以避免施工质量通病,又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因此选择了槽钢加固方式。

表2 吊模加固方式比较Tab.2 The selection of formwork reinforcement

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基础阳角模板出现跑模、变形的现象,对传统的模板加固方式进行了改进,将基础两侧的模板背楞上下交错布置,每边都延伸出100~200 mm,然后用铁钉将上下2根背楞钉在一起将口锁死,再用脚手管进行加固。采取这种方式后很好地避免阳角处由于加固不到位而出现的跑模、漏浆现象。

1.3 倒角工艺的控制

根据施工创优策划和作业指导书要求,现场外露基础的阳角全部采用30 mm半径的圆弧倒角,主要控制难点在倒角的拼接和混凝土浇筑后倒角部位的振捣工艺。

基础倒角木线条安装时,先在模板弹线,再在基础模面上两侧固定木线条,用原子灰粘贴堵缝。木线条另一侧用钉子从模板外侧向内钉入木线条内,将木线条与模板固定牢固,钉子不准露出木线条。确保倒角木线条横平竖直;竖向倒角和水平倒角拼缝采用45°的切割工艺,拼缝处搭接顺直、无缝隙,确保拼缝整齐、角度一致、成形美观。

在浇筑混凝土时,表面的浮浆清掉,同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浮浆,基础混凝土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为防止面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及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空洞现象,振捣时间为20~30 s,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浮浆为宜。混凝土基础倒角部位全部采用3次振捣,振捣工具采用型号ZX30小型振动棒,第1次振捣与混凝土基础振捣同时进行,将混凝土内大量气泡、水泡引出,必要时准备同标号混凝土所用的石子填塞在混凝土表面及倒角处挤出泌水;第2次振捣在浇筑完成后基础表面刮平时进行,主要是引出基础振捣时附着在倒角部位的大量气泡、水泡;进行轮回振捣,通过振捣使气泡、水泡减少或者消除;振捣应插点均匀,快插慢拔,每1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和气泡排出,过长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致使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第3次振捣在收光前进行,用同标号混凝土所用的石子填塞在倒角处混凝土表面,进行认真、缓慢振捣,以达到彻底挤出倒角部位的气泡、水泡,并使该处混凝土密实,避免出现空鼓现象。

另外,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和减水剂的掺入都对混凝土振捣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选用合适的外加剂,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增大坍落度等方法,在利于混凝土振捣同时,对减少混凝土气泡的产生有一定的益处。

1.4 基础表面收光工艺控制

基础表面收光工艺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基础的美观程度和成形质量,工艺难点在于基础顶面平整度和收光工艺的控制。模板支设时就加强对基础模板顶标高的控制,尽量做到误差零缺陷,为下一步表面收光和平整度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收光分3步进行:先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基础顶面刮平,清除顶面泌水,防止混凝土堆积给后期收光带来困难;然后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第2次收光,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操作架上施工,不得直接在模板和支模架上进行踩踏,此遍收光重点为将表面抹平、压实,控制平整度;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对基础表面进行第3次收光,本次收光重点为压光并消除抹刀痕迹,保证表面美观,施工人员必须穿棉袜进行收光,防止将鞋底灰尘带到基础上污染基础表面。

1.5 杯口基础提模工艺控制

本标段内地下杯口基础较多,杯口基础施工的难点在于合理地控制杯口模板的提模时间。为掌握合理的提模时间,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经过多次实践确定了采用提模架和链条葫芦配合拆除杯口模板。提模步骤主要包括:(1)放脚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0 min左右先用链条葫芦将杯口模板上提1~2 cm,确保先浇筑的底部放脚基础混凝土与模板脱离,但此时由于放脚上部混凝土未凝结,杯口模板还不能拔出;(2)在第1次松动模板后1 h左右,即在第2次收光时,采用链条葫芦将杯口模板拔出(可根据天气情况,夏季要缩短些,冬季要延长些时间,提模时间控制对杯口的成形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经过反复试验,让工人掌握好时间);(3)拔出后对杯口边角进行修直,对杯口内部进行拉毛处理。

1.6 拆模过程的管理

模板拆除是成品形成的最后一步,控制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成品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毕12 h后,表面应洒水养护并覆盖薄膜,养护标准为混凝土表面湿润,对于表面积较大基础,宜采用贮水养护。常温下侧面模板应在48 h后拆除,气温低时可适当延长,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能满足拆模要求,边角线条不被损坏。模板拆除前严禁采用撬棒等坚硬撬具,一律使用木楔子将模板剥离后再人工拆卸,避免对成形混凝土造成损坏,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

拆模后,如表面出现少许细小气泡(尤其圆弧线条位置),可用同配比原浆(即同标号扣除碎石后),用海绵稀释后进行表面修补,并加强养护。

1.7 成品保护的实施

成品保护作为施工后的产品保护措施,其实施将直接决定产品后期的实体效果和满足创优要求,体现出管理的理念、创造精品的目标和最后工序不放松的工作态度。

土方回填时,为防止施工机械破坏基础棱角,回填前对基础制作角钢保护框,回填时将角钢保护框套在那个基础上,避免了木保护框反复移动容易损坏的特点。同时,搭设钢管围栏高度1.2 m,涂红白相间油漆,夯实机械作业到设备基础附近时即停止作业,围栏区域内由人工回填,确保机械不碰坏基础侧面及棱角。

土方回填结束,设备基础宜采用钢管刷红白油漆,围栏高度1.2 m,并挂牌和彩旗警示。设备基础清水混凝土倒角宜采用塑料布包裹,对边角采用木板做90°护角,宽度宜为8~12 cm,并刷黑黄警示色。支架基础预埋螺栓,宜用PVC管材制作套筒套在螺栓上,并涂红白相间油漆,以防护螺栓螺纹损坏。

2 经济、社会效益

(1)模板在综合考虑强度和功能性的基础上选择了清水建筑模板,节省了开支,经济效益较好。

(2)模板加固支撑采用槽钢加固,避免了传统的钢筋马凳支撑,在节省了马凳钢筋的同时槽钢还可以重复利用。本工程节约马凳钢筋约13 t,节省费用约4.68万元。

(3)施工用倒角为本项目自行设计,直接委托厂家加工,减少了设计费用,生产成本费用从原来8元/m降到现在5元/m。

(4)在同类施工项目中,通过加强关键环节控制,对统一施工方法、工艺,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人员责任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节省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

3 结语

葛沪直流综合改造工程中的±500 kV枫泾换流站B标段构、支架及设备基础已经基本完成,在基础实体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的提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单位在设备基础施工中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施工方法。本项目研究主要是根据现有工艺通过加强关键环节控制、监管和合理的二次策划,以达到技术进步的目标。对于施工中统一施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Q/GDW 183—2008110 kV~1000 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卢为民,竺召炜.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汇编[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JG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卫 明.浅析建筑施工标准体系[J].施工技术,2003,32(2):61-62.

[6]孟祥泽.现代电力建设施工与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时家林,郭要斌.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工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8]张福亮.混凝土结构早拆模板体系与拆模时间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9]肖安全,陈 力,孙云波,等.薄壁清水混凝土防火墙施工技术[J].电力建设,2010,31(2):14-16.

[10]熊 非.500 kV惠州换流站清水混凝土防火墙施工[J].电力建设,2003,24(7):29-30,32.

猜你喜欢
杯口倒角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箱梁三面倒角的作图方法
水,不从杯口倒
关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问题分析
时代农机(2017年2期)2017-04-02 19:19:12
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研究
采用倒角坯改善铸坯边直裂缺陷的研究
上海金属(2016年2期)2016-11-23 05:34:40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0
用数学思想解决“翻转茶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