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金 祥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德昌县东风路,615500)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孔狭窄,以及神经组织的增生纤维化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颈及上肢疼痛麻木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病证。目前非手术治疗为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数年来对颈椎病的临床多种外治方法对比研究,发现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其他多种外治物理疗法。现将该方法的临床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 200例全部来源于我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100例,男性 40例,女性 60例,年龄最小 40岁,最大 70岁,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4年。对照组 100例,男性 38例,女性 62例,年龄最小 39岁,最大 70岁。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4年零 3个月。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执行[1]。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1 治疗组 取穴,颈夹脊穴(指相应病变椎体处棘突下旁开 5分取之)。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 1mL(含5mg)、骨肽注射液 2mL、2%利多卡因 1mL。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前倾 10°或 30°。采用一次性 5mL空针(加长型针头)。选准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针尖与颈椎成 70°角进针,深入 1.2~1.5寸,待针感传导至枕、肩、臂、肘、指等处时,将上述 3种药物混合液缓慢注入穴位。每次取患处颈夹脊穴 4个穴位,每穴分别注入 1mL混合药液。然后用 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处 30min。隔日 1次,5次为 1个疗程,共治 2个疗程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取穴,方法同治疗组,针具采用直径0.32mm长 2~2.5寸华佗牌毫针。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前倾 10°或 30°。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上述灭菌后的毫针于颈夹脊穴以 70°角沿脊柱方向进针,深入 1.5~2寸,待针感传导至枕、肩、臂、肘、指等处时,稍退留针。然后接 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选择频率 100~200Hz脉冲疏密波以能引起肌肉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加用 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处 30min,1日 1次,5次为 1个疗程,共治 2个疗程观察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t检验,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功能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构成比较,临床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 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临床症候治疗前后变化见表 2。其变化经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 2组治疗后患者证候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候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例
颈椎病为针灸临床常见多发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本病的最常见类型。中医目前采用针灸推拿,药物离子导入及牵引理疗等综合性外治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笔者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和启发之下,筛选出了穴位注射和 TDP照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该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突出表现在,起效快,疗程短,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符合临床实际推广应用。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部损伤或椎间盘病变而引起脊椎内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颈肩肢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和 TDP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在于;一方面由于针刺和药物配合的治疗效应直接作用于颈部患处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和血管痉挛。解除患处组织的黏连,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3]。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几种药物混合穴注后发挥针药互补和协同治疗作用,对患部具抗炎、镇痛、阻滞和改善颈部组织血管神经的炎性水肿作用。加上 TDP加热照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4]。总之笔者认为穴注和TDP理疗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的协同治疗作用。由于穴位注射对患处腧穴具有持续性刺激治疗作用,因此能尽快解除颈部血管脊髓和神经的压迫刺激症状,从而调节脊椎的内外平衡,使其恢复到正常功能,达到良好治愈本病之目的。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9.
[3]周建伟,胡玲香,李宁,等.针刺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5,(4):227.
[4]郑承民.针刺加TDP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