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祥
据说,以后每年中秋之夜,都有二十多个女子到清风岭合奏一曲《十面埋伏》。
盱眙城东边有一片山岗叫清风岭,岭上住一老人,姓张名修明,字雅管,善艺竹,坡上种得一坡好竹子。修明还有一手绝活——制笛,人送雅号张七洞。登门求笛者甚多,张七洞有求必应,碰上兴致来时,求笛者还能亲睹其制笛过程。张七洞用篾刀伐下或两年生或三年生的竹竿一茎,依据来者身份或取梢或取腹,外去其节,内通其孔,钻洞,试音,正音。七洞曾对人说,牧童宜用二年生竹梢笛,以其音色清亮,有乡野气,牛羊听了来精神;货郞宜用二年生竹腹笛,以其发音醇厚,穿透力强,招徕顾客;戏班子乐师宜用三年生竹腹笛,以其外直中通,竹质细密,气蕴于管内,冲撞流滞,尽随人意;至于多年生竹根笛,窍阔音厚,其音或如嫠妇夜泣,哀婉凄凉;或如将军击鼓,铿锵激越,故奏者劳神,闻者伤身,暴戾之徒闻之则心志必乱,有性命之虞。
张七洞声名在外,远近竹笛皆出于其手,就连姑苏一带戏班子的著名乐师都纷纷登门求其竹笛。
却说1938年中秋这一天,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师团吉野中队约200人,另配伪军300人,从南京杀至盱眙县。吉野是个中国通,颇善音律,迷中国古董。他带人洗劫了盱眙名胜第一山,金石字画悉数掠走,并且在宣化街杀害民众三百余人,然后纵火烧了宣化寺。吉野押着二十多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回驻地古桑,因其早闻张七洞之名,特绕道清风岭。
吉野命人围住张七洞的竹林,然后破门而入。张七洞已知城中之事,料到吉野早晚必到。兀然坐于石上,面色如水。
吉野趋步上前,当胸抱拳说:“久闻阁下大名,今日登门愿一见先生绝活!”
张七洞冷冷地说:“山野之人哪有什么绝活,倒是今日听闻将军杀人绝活自古未有!”
“这么说来,先生是不愿意与我切磋技艺喽!”吉野并不甘休。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只与朋友切磋,断然没有陪强盗的理。”张七洞义正辞严。
吉野哈哈大笑:“礼仪之邦?恐怕是礼崩乐坏了吧!如果先生愿意,我倒是愿意用这支尺八为先生吹上一曲。”
说罢,早已横笛在手,凝神奏曲。声如裂帛,凄切乖戾,隐隐然有杀气逼人。一曲奏罢,闻者无不悚悸,那二十多个女子更是汗出如浆。
唯张七洞神情萧散,气色不变。
吉野收笛在手,面露得意之色。
翻译官趾高气扬地说:“吉野将军乃北海道尺八名家之后,这一曲《逐鹿》更是绝技,支那人心散如沙而失其鹿,天皇逐之,闻笛音即知胜负。张先生是高人,须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吉野先生想请您教授治下小儿学奏《逐鹿》,以达大日本亲善美意,不知意下如何?”
张七洞勃然正色道:“阁下难道不知笛的根本吗?《风俗通》中有言:笛,涤也。盖古之造笛,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所以涤荡邪气,纳之雅正。”顿一顿,继续说道,“将军的笛音确非凡品,然而竹材取自海滨,汲咸水,栉苦风,音涩气阻,况且将军杀气过重,笛音自难臻高妙。倭人尺八,只不过得我中华正声之皮毛……愿借佩刀一用。”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只觉眼前一亮,佩刀已在张七洞手中。只见他身形如鹤,刀光过处,一杆老竹哗然倒下,取竹根空窍厚钧者两节,去节、通孔、钻洞,竹屑纷起如花。转眼之间,张七洞持一根竹笛当风而立,隐隐如有凤鸣。众人惊愕。
笛音如豆,敲击竹茎,铿锵有金石声。霎时,群山在暮色中如铁的兽脊踊跃,夕阳裹着血色滚向天际,笛音如浓黑的夜色笼罩着清风岭,山鸣谷应,如千军万马骤至。
第二日清晨,有人途经清风岭,只见山坡上躺满了日军的尸体。
竹林下,巨石上,张七洞端坐如一尊雕像!
据说,以后每年中秋之夜,都有二十多个女子到清风岭合奏一曲《十面埋伏》。
是夜,寒风过处,月色如霜,竹声如泣。
金山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