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蓓琳
(合肥工业大学,230009)
源于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的科技查新工作在提高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增强科技投资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查新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查新数量的日益增多,查新质量问题日益显著。只有正确解决好影响查新质量的因素,才能使查新机构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查新机构在促进科研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人员、文献资源、咨询专家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查新人员是决定查新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查新质量的首要保证。科技查新不仅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信息服务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高智力的信息活动,因此,对查新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查新工作要求查新人员具有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情报检索技巧,以及最重要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查新员更应具备多学科专业背景知识,能及时满足相关专业查新的需要。是否具有查新课题的专业知识背景对查新人员能否准确理解课题至关重要。虽然查新机构的查新人员知识结构趋向多元化,但每个查新人员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查新机构也不可能覆盖所有专业领域。查新人员对文献的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是保证查新结论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因素。此外,查新人员的心理素质状况会直接影响查新工作的质量,从检索到撰写查新报告,都需要查新人员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查新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定期接受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查新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提高。查新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涉猎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做到查新时对课题所涉专业知识有大致了解,面对陌生领域的问题,查新人员必须谦虚地与委托人交流,了解课题的实质内容,科学技术要点、新颖点,并把每一次查新和与委托人的交流当作知识的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查新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科技外语水平。网络文献信息80%以上都是以英文文献为载体呈现出来的,查新过程对外文文献的参考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查新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外文文献利用能力才能确保查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查新人员要重视查新方法的研究,要及时学习新的检索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检索技能。
查新是以文献信息检索为基础的,要做好查新工作必须具备巨大的文献信息支持系统。良好的文献保障是查新机构顺利开展查新工作的重要物质前提,没有良好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容易造成查新结果的漏检,进而造成科研的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包括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综合性数据库、专业性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一般,国内数据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重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及各种科技期刊和报纸等。国外主要的文献资源包括:SCI,EI,ISTP,ACS,SPRINGLINK、ELSEVIER和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DIALOG和STN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目前,从国内文献数据库大多能获取全文,但国外文献数据库大多是一些文摘题录数据库,获取文献全文较困难,需要购置较多的专业数据库才能获取全文。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科技文献信息也在海量增加,这就加大了查新机构储备文献资源的难度。单纯依靠查新单位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将世界范围的科技文献收藏到自己的查新资源库,但是配置适量的文献资源则是查新工作所必需的。针对上述问题,查新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因为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数据更新迅速,能够弥补专业数据库的时差与不足。此外,查新机构还可以根据查新相关专业范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搞好资源建设,加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加强对国外文献数据库的集团化采购,避免重复引进,降低整体经济成本。特别是随着文献传递服务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开展,查新人员通过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扫描到相关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的形式获取全文,大大节约了数据库购置费用,又提高了查全率。
咨询专家制度的设立是确保查新结论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措施保障。每个查新人员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熟悉各个领域的知识,面对陌生专业领域的查新课题,很容易影响查新质量,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咨询专家制度。咨询专家可弥补查新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查新人员和咨询专家相互协作,才能使查新结论更加准确,查新工作更趋完善。由于大部分咨询专家都是该领域的权威,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开会和忙于自己的业务工作,咨询专家经常不能按规定时间向查新咨询机构提交咨询意见。而一项查新业务是规定了时间期限的,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查新任务,查新人员就不得不对一些陌生领域进行自主判断,或请查新委托人根据检索结果进行选择、判断、筛选,撰写查新结论。查新机构只是做一些文字上的简单修改,对行文的规范性进行调整。使得查新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造成查新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针对咨询专家的客观实际情况,在各个专业领域聘请多名咨询专家。查新机构在聘请咨询专家的同时还可以聘请该学科领域的其他专家作为后备咨询专家。通常情况下,由咨询专家向查新咨询机构提交咨询意见,咨询专家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时完成专业咨询任务,专业咨询任务将由后备专家承担。咨询专家的具体人数可根据该领域查新工作量的大小而定,必须保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按约定时间完成查新报告。同时明确咨询专家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咨询意见表”专家签字认可制。咨询专家有义务就查新员检索出的检索结果进行判断、比较、分析和筛选,最终以书面形式提交咨询意见表,并在咨询意见表上签字。这就为查新报告中的查新结论提供了可靠依据。咨询专家在完成咨询意见后,查新机构应为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查新机构用聘书的形式确认咨询专家的身份,以保证咨询专家正常地履行职责和享受权利。
查新机构不仅需要建设人力、文献资源等实体性要素,还必须完善管理体制,为查新提供质量保障。但是有些情报信息机构,把查新部门看作是创收部门,是经济的主要来源。查新人员的工作价值往往以查新课题的完成数量和创收的多少来衡量,完全忽视了查新人员付出的复杂脑力劳动,没有看到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在弥补评审专家文献查找方面的不足,有助于专家做出公正、公平的比较和评判方面的贡献。过于注重经济效益,造成查新员经常迁就查新委托方的主观要求,撰写查新报告时没有站在中立的立场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结论。查新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不能一味以查新报告的数量来确定查新员的工作业绩,而应该考虑到查新报告的质量因素。对查新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查新员的工作业绩。权重可根据各个查新机构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鉴于查新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对查新报告质量的评分可能存在主观因素,查新机构内部审核人员的评分未必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查新机构可考虑聘请本查新机构以外的相关资深人员,抽检每位查新人员的查新报告,进行无记名盲审,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查新机构可根据查新报告的数量和质量综合评分值,确定查新人员的工作业绩,实行奖惩。
科技查新工作在我国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评奖、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研人员来说,高质量的查新报告是科研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充分利用和参考相关成果,避免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于科技管理人员来说,高质量的查新报告能为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研究成果提供客观依据。要充分发挥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提高查新质量,正确解决好影响查新质量的各方面因素,从而更好地保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我国的科研工作乃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1]肖沪卫.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孙清玉.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情报科学,2009,27(5):743-746.
[3]夏建群.科技查新质量保障因素探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52-55.
[4]高档妮.关于提高高校科技查新质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3):209-210.
[5]黄江玲.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因子分析[J].情报探索,2008,(8):67-68.
[6]石 颖.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5,23(9):134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