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宽,张 喜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大力培养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物流方面要以经济辐射面和区位为依据,加快中心城市现代物流设施和经营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物流交通设施承载能力,提高物流通过效率,同时全面发展和完善其他与物流配套的服务功能。在世界著名的《福布斯》杂志2006年对中国大陆最适合发展物流的城市排行榜上烟台列第五位。全市物流完全具备走出烟台,覆盖东北亚,将物流产业逐步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先天优势。
枢纽是综合运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运营、组织联合运输的中枢。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的交叉与衔接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功能运输综合体。
物流枢纽是依托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承担区域间主要物流中转、交换、衔接功能,所形成的相互间紧密协作、合理分工,拥有便捷运输联系的物流设施群综合体,通常位于物流中心城市,个别也位于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物流网络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循环系统,各个层次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内容、结构和特征,并在地位与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而物流节点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从宏观的角度,根据各个节点规模的大小、辐射能力的强弱以及其功能的综合程度,以城市为基本单元,对物流节点设施进行层次划分,按照在物流网络体系中所处地位及不同作用,物流网络节点设施自左到右可划分为:物流中心城市(或节点城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等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网络节点层次示意图
物流枢纽在物流网络系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物流网络中货流的重要集散中心,是保证物流网络畅通、实施宏观调控的关键,同时又是物流网络中各节点设施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重要环节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变化,物流网络朝着相互联合与协调的方向发展,物流枢纽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成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集聚体。
总之,物流枢纽的建设发展是整体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研究清楚其内涵和特征之后进行科学分析与规划,通过整合、合理配置使其充分有效地发挥功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出规模效应和经济效应。
自 1995年物流产业在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以来,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物流业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 7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物流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 20.3%。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 17.6%。到 2010年,城市物流货运量将达到 1.8亿 t,物流业也会增值到 120亿元。如此的拉动效应已经让各地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方针政策下,将发展的重心逐步向物流业倾斜。
烟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层次、宽领域的外向型开放格局,逐渐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物流中心”的有力竞争者。在前期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烟台还通过保税物流、港口物流、工业物流和商贸物流这四个功能区,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打造面向内地腹地、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物流枢纽城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909km的绵长海岸线上,环绕着芝罘湾、西岗区、蓬莱东港、蓬莱西港、栾家口、长岛、龙口、莱州、海阳、牟平等 10个港区。近可连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华北、华东等各大经济区,远可沟通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的港口城市,位于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为承担国内、国际的物流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1)港口方面:“十一五”期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速提升,超过全国沿海港口的平均发展水平。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1.05亿t,集装箱吞吐量300万TEU,旅客吞吐量 480万人次。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 2.15亿t,集装箱吞吐量1 000万TEU,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烟台现有大中港口 9个,有万吨以上的泊位 23个,港口吞吐量达 2 473万t。其中烟台港是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是全国 11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的港口之一,已与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实现直航。
(2)空港方面:烟台空港是国家一类开放港口,目前已有飞往上海、广州、哈尔滨、厦门、武汉、乌鲁木齐等十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还开通了至仁川、香港、大阪、釜山 4条国际航班,每周有 70多个进出境航班,具有打造“1小时空港物流线”的良好基础。
(3)公路方面:公路通车里程达6 363.2k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368.8km,烟台海关还创新性地开通了烟台至北京的卡车航班,利用重型海关监管卡车以地面运输的方式,完成飞机运输的功能,补充烟台—北京空中航线不足的问题,满足迅猛发展的国际中转货物的需求。
(4)铁路方面:境内蓝烟铁路贯穿东西,2007年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成为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铁路大通道的海上咽喉,使烟台铁路车站成为一个国内重要的铁路枢纽。托起了烟台这座城市由交通末端到枢纽的梦想,打通了烟台与环渤海、东三省的交流通道,使东北至山东和长三角地区的铁路运输距离缩短 600—1 000km,三条铁路的规划建设与改造,与已经通航的烟大铁路轮渡海上火车通道,一起延伸和扩展着烟台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将架构起烟台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根据铁路部门规划,未来山东省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四纵”即京九铁路、京沪铁路,蓝烟—胶新铁路,黄岛—日照—连云港铁路,“四横”即德龙烟铁路,邯济、胶济铁路,台前—泰安—莱芜—日照铁路,菏兖日铁路。规划建设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届时将与蓝烟—胶新铁路同属一纵。三条铁路将使烟台在全省铁路布局中占据“一横一纵”,烟台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这实际上就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架起了一座物流大动脉。
烟台通讯设施先进,卫星地球连接 9个长途终端城市,全市市话、长话、农话全部实现程序化。除了物流实体网络,烟台市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的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据了解,该平台将整合烟台全市企业、货主、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银行、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和传递,降低物流成本。同时,珠玑货运市场、烟台港等重要物流园区、物流节点的信息平台,也在不断完善;全市货运车辆GPS、GIS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智能交通体系也在快速推进中。
改革开放后,烟台的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2007年烟台市成立了临港产业发展推进委员会,便于对港口和临港产业的监管。烟台市还出台《关于全市临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按照“港区联动、区港一体”、“园区开发、产品集群、产业大链条”和“以项目带产业、产业带园区”的思路,强化产业招商、骨干培植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和临港旅游业,推动新一轮临港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临港产业园区完成GDP3 460亿元、工业总产值2 100亿元。GDP、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进出口等七项主要指标均位列全市首位。在全市 1/60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 1/6的GDP、1/5的产值和税收、1/4的工业增加值、2/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 2/3的进出口。在国家级开发区的排位快速提升,工业总产值相继超过漕河泾(上海)、青岛、杭州开发区、南京、大连和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排位跃升到前六位;工业增加值超过青岛、大连和上海金桥,跻身五强行列;出口额排位持续上升,超过广州等开发区,2009年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三位。在商务部对 54个国家级园区排位中,软硬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第六。
烟台是“全国投资环境 40优城市”之一,是国务院首批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家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内的重要城市。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十分便捷,在历史上就以"海上丝绸之路"扬名中外,近代又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通商口岸之一,具有沟通国际交通的地理优势,为发展沿海航运和国际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充分发挥了开放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对外交往,经济外向度和对外知名度大为提高。目前,来烟投资的大企业、大财团 27家,其中进入500强的有 14家,现有大小港口 9个,年总吞吐量达 2 640多万t。烟台、龙口、蓬莱、莱州四个对外开放港口,可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其中,烟台港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外贸港,年吞吐量达 1 310万t,是中国十大商贸港口之一。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已进入"全国投资硬环境 40优城市"行列,公路沟通所有乡镇和村庄,火车直达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烟台航空口岸对外籍飞机开放,烟台机场为一类口岸,已开辟汉城、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19条航线,每周航班 90多个;市话、长话、农话全部实现程控化,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烟台市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总体而言,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尚处于发展初期,与现代物流的需求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物流业是国内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因此现代物流人才是我国稀缺资源。烟台市物流人才奇缺,即通晓现代物流知识又懂管理的高素质物流人才非常少,而物流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更是匮乏。此外,由于对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度不够,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物流意识淡薄,对现代物流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深,经营思想观念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基本还处于传统的分立经营管理运作阶段,大多数运输企业还处于单纯的“车轮”公司,形成不了系统的物流服务,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而不是产品增值。但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物流观念陈旧已成为影响烟台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支撑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运输工具、运输通路、仓库、港站、吊装机械及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制约着物流服务质量的高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社会公共物流服务体系就不能形成,导致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烟台市物流基础设施多年来投入不足,现有的交通运输企业,其运力占总运力的比重依然偏低,且功能单一,高效专用车辆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也很低。而且运力设施出现严重的浪费问题,烟台市铁路、港口货源不足,运输能力闲置,优越的港口条件得不到充分发挥。船舶仓容没有充分利用。从货运量上看,烟台货运目前主要依靠公路和港口运输,铁路运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运力设施浪费的问题打破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减缓了货物流通的速度,阻碍了烟台物流的快速发展。
目前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物流设施没有统一整体规划,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格局造成物流市场的不统一和不完善,以至现在烟台市还没有一个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烟台物流服务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物流市场的信息化程度很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烟台市物流发展的又一“瓶颈”。因为信息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物流信息化不仅包括物流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送,还包括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采购计划、销售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顾客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烟台市物流企业规模小,难以投入资金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只有个别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而这些企业也局限于各自企业的壁垒,独自营造自己企业的信息平台,整个烟台市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造成了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资源难以整合,造成物流服务效率低下。`
二是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水平低主要体现在货损、货差现象上。货物在运输途中很容易发生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破损,以及运输途中捆绑不牢、颠簸造成的货损、货差事故。这一问题主要损害了客户利益,违背了物流服务的宗旨。同时,由于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仓库、车辆等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严重浪费,也使迂回、重复运输无法杜绝,降低了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烟台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
烟台市企业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薄弱。烟台市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企业转型过来,物流企业小、散、弱,服务内容多数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公司观念落后,人员素质差,设备陈旧,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功能单一,效率低下,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缺乏实力超群、高水平、竞争能力强、能提供完善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从而造成物流产业因缺乏核心企业有效带动,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烟台的第三方物流的劣势也日趋明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是一个增值服务体系,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烟台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或积极引进外地物流人才并加以充分利用。要加大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要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与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烟台市应继续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港口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在重视线路部分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物流节点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等的统筹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的社会物流网络。同时,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利用各种资金渠道,在科学分工与定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物流中心,进行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搞好现有物流设施的整合与利用。再者还要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这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烟台目前应加大投资力度,改造基础设施,尽快建成社会化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技术水平。
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作出积极的反应,可以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地控制和全程管理。以最经济、最快捷的优质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加强各种物流功能和形式的联系,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实现物流控制电子化。
在积极发展信息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如电子商务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及电子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缩小烟台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着手,强化物流服务意识,加快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各种物流增值服务,服务要具有多样化,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不断开发烟台物流服务创新品牌。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加强核心业务、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首先要鼓励工商企业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到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鼓励工商企业将物流服务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代理,而企业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制造中去。
其次,要大力扶持和培育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的大型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改制、上市、资产重组的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烟台物流属于区域性物流,物流活动的实现涉及多方主体的共同作用,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措施建议在实际组织、运作、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丁立信,张铎.物流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丁立信,张铎.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社, 2000.
[4]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