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双城记

2010-03-16 06:33:54石决明
海外星云 2009年23期
关键词:琅勃拉邦古都万象

石决明

老挝境内80%土地为山地和高原,是中南半岛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国家,湄公河于是承载了经济与交通上的重任。世界文化遗产——老挝古都琅勃拉邦,与首都万象都屹立河畔。

乘游轮顺流而下,弯曲的湄公河岸线,每到拐弯处,都让人有新的期待。

湄公河:流淌着生活

老挝境内80%土地为山地和高原,有“中南屋脊”之称,是中南半岛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国家,湄公河于是承载了经济与交通上的重任。老挝古都琅勃拉邦与首都万象也都屹立河畔。

湄公河河水缓缓地流,不太湍急。我乘游轮,顺流而下。两岸展现着热带亚热带树木,翠绿、茂盛。两岸的山,重重叠叠,说不上几重,不时雾带环绕,不时开诚布公。

甲板踱步,我感受湄公河流淌着生活的平凡与真实。

倾听建筑诉说一段段前尘旧事

几天的漂浮,游轮终于靠岸。

船,停泊在古都琅勃拉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老挝,600年前已经把佛教定为国教,林立的寺庙,意义已经远不在于宗教膜拜。

琅勃拉邦建筑,多是木质结构,寿命有限。一般上规模不大。屋顶有一到三层壁凹,屋脊细尖如箭,两翼下垂几乎贴近地面,皇家寺院香通寺是一个典型代表。

首都万象的建筑风格,稍微有些不同。屋顶高尖厚,大部分为长方形,建筑的底层高出地面,正门入口有龙蛟把守,玉佛寺是一个典型代表。这样的变化,除了是地域性审美上趣味,我们其实也可以读到18世纪末暹罗入侵万象留下的印记。

中南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如弟兄一样。弟兄,有时情同手足,同仇敌忾。有时也会斗嘴倾轧,同室操戈。万象建筑中泰式的屋顶与台阶,可以是友善的姿态。而老挝玉佛寺的玉佛,“人去楼空”,迁居曼谷,则是1779年泰老战争留下的遗憾。

参观庙宇,多数人喜欢礼佛,向佛诉说自己的心愿。而我,却更喜欢在感性的抒发中抽离,跨过门槛之际,门扉前驻足,浏览壁画、浮雕,倾听建筑诉说一段段前尘旧事。

晨曦中托钵道上的从容

1975年以前的老挝,寺院除了是宗教场所,也是学校。寺院里头的和尚是理所当然的老师。学生在寺院里头学习语文、数学,也学习做人道理。许多原本住在穷乡僻壤想通过学问改变命运的孩子,成了寄宿在寺院中的小和尚。

佛教教化下的国家,每个男子在成年以前也会短期出家,从几个星期至几年不等。宗教与庶民生活扣得很紧,塑造着民族个性。

1975年之后,老挝沿用了俄罗斯系统,大力开办学校,普及教育,从此基本教育不一定需要在寺院中完成。1986年,老挝政府进一步改革,让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挂钩。

佛化的生活形态,时至今日,是否浓烈,一如旅游宣传?

我起了个大早,赶到寺院前,沿途买了小饭盒,里头盛着糯米饭。我学着布施者席地而跪,毕恭毕敬的等候和尚完成早课,列队走出寺院……

6点前后,和尚鱼贯而出。我开启了饭盒,用手捏起饭团,每一个钵送上一小球,遵循吩咐,避免与和尚有肢体接触。没一会儿功夫,饭团分完了……

完成任务的我,抓紧空档环顾四周,布施的其实多是不同团队的旅客,和尚比旅客的总数还多。心中不禁纳闷,本地人怎么没来?

我冒昧地问导游:“如果没有旅客,和尚不是没饭吃了吗?”

导游白了我一眼,回答:“寺院的和尚可不是靠旅客布施吃饭的。本地人经常都会送米人寺院。”

我知道自己有点口不择言,不敢再多话……

宠辱不惊的脚步迈过历史高低潮

万象塔銮,据传旧塔建于公元前3世纪,塔下埋了佛骨舍利与头发。然而,1353年,老挝人建都琅勃拉邦后,为了避免盖过古都琅勃拉邦的光芒,塔銮保持低调,不再贴上金箔。1563年,老挝迁都万象之后,才得以重修。1991年,老挝国徽上原有的红星斧头和镰刀为塔銮取代。目前,钱币也印上了塔銮的图画。

塔銮象征意义不在宗教,更是民族个性。

万象凯旋门,模仿巴黎凯旋门的意图,显而易见。巴黎凯旋门坐镇圆心,周围放射性13道马路,运转乾坤。而万象凯旋门更像是前进路上的一个驿站,人们路过,稍歇,瞻仰,缓口气,马上还得赶路。

老挝,21世纪的路上,以自己的速度前进。

而我,只是断章取义地探了个班。

猜你喜欢
琅勃拉邦古都万象
古都掠影
北京纪事(2025年3期)2025-03-12 00:00:00
古都掠影
北京纪事(2024年4期)2024-03-28 09:19:47
古都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老挝·琅勃拉邦
心随万象
中国收藏(2019年8期)2019-10-28 02:13:35
穿越时空游古都
万象
环球飞行(2018年7期)2018-06-27 07:25:48
流年万象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8
流年万象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1
砂岩在老挝琅勃拉邦机场道面基础工程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