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老顽童的情感设计

2010-02-22 02:34:14黄梦斯
缤纷家居 2010年2期
关键词:刘峰设计师艺术

黄梦斯

刘峰

湃设计(北京)工社设计总监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办湃设计(北京)工社,尽力成为一小股中国设计的推动力。调侃的“后当代寓言”成为始终贯穿其设计作品的风格主线,善于用艺术的方式从事功能物品的多元设计,作品视觉外观和由此带来的随意感给人轻松的体会。

谈谈你的Kidult系列设计的理念?

刘峰:Kidult(Kid+adult)意指那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我直接管他们叫“老顽童”。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当然也包括我。我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子,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年纪……就算是外表不可避免地变得成熟,Kidult们也要在内心保留“kid”的一角。他们想要的,就是保持简单而又容易快乐的心。在我眼中,Kidult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毕竟,城市的“表情”已太过冷硬……所以,我喜欢用孩童般自由的方式从事功能物品的多元设计,也期待由此带来随意感给人温暖而轻松的体会。

如何时界定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刘峰: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确很暧昧,但又的确不同……同样,身份界定也是如此,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当你的身份总徘徊在两者之间时,或许你的创作会变得不伦不类。我认为设计不同于人们常识之中的“艺术”,它已超越自我意识,而更关注于集体共识。设计与艺术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解决某种需求,无论是心理还是物理层面的。好的设计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给人以身心满足,也可以提升消费产品的附加值。

你的设计作品有很多艺术化的味道,雕塑专业的背景给你的设计带来了什么?

刘峰:最初看到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juicy salif柠檬榨汁机是在我大学时代,他的作品让我渐渐体会了设计的功能主义层面之外的趣味感。虽然设计不同于艺术,但是它们又离得很近……无论是反映社会现实还是解决需求,艺术和设计都源自身边生活。我在划定界限的同时又不会把他们全然分开,很多艺术领域的思考和表现手法是值得在设计活动之中借鉴的。雕塑的训练给了我很好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我不会因为工业化流程的需要把我的个人特征简单抛开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简言之,在作为产品设计师需要严谨思考的前提下,艺术化思维又给我天马行空的无边创意。

你是一个具有童心童趣的人吗?

刘峰:呵呵,我认为应该是。我直很爱玩,从大学时代玩侉子(德式侧三轮摩托车)到后来的收集老皮包。我的Kidult系列就是从我的童年记忆而来。生活中,我很流连儿时的记忆,也很喜欢收藏身边小孩子的绘画它们纯净而充满想象,提醒我在设计中保持简单。在我眼中,设计更像是在传递一种乐观的生活体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和分享生命中的精彩和身边世界的美好瞬间。所以,做设计先从做一个有趣的人开始吧……

一直在参与其中,谈谈你对当下中国设计的看法?

刘峰:在中国,确实感受到了多层面的设计交流开始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展览,讲座和设计产品使我们欣喜。虽然中国设计的整体水准如何现在很难评价,但是目前的气氛和状态是积极的。我在以设计师、策展人或者演讲者身份参与其中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在外围,当我无论受邀参加法兰克福展览还是台湾设计周,也都感受到大家对于中国设计的期待和关注。繁荣景象的同时我们也的确看到中国设计只是在起步状态,很多中国设计师作品叫好不叫座可以反映出这一点,叫好是因为大家看到中国设计师们的活力和认真的设计思考不叫座是因为很多设计都没有具备“产品化”的前提。其实,由于没有很好的机会和制造商配合,很多设计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我们自己在德国展览时也接到过很多意向订单,但是周期价格和材料标准是我们的概念化产品达不到的。所以没有生产平台也就谈不上与消费平台的对接。目前,厂家和设计师都有对话的需求,但设计师可能要承担多一些的工作,例如熟悉市场和了解制造工艺等等。

你认为中国设计,中国设计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刘峰:中国不缺乏新锐的创意但是缺乏设计完成度的控制能力。设计行业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断裂,没有政府的支持,“有创意,没产业”的现状短时间很难改观。我认为设计,制造平台,商业渠道等等环节的有效配合与否决定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持久度。对于年轻设计师,要清楚自己是在做设计还是在搞艺术?从“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情感”的趋势中,不要太多精力关注表形,而应“简于形,而精于意”。材料和工艺固然重要,但是之于一件家具所蕴含的精神那就是次之又一次了……我之所以喜欢设计师Tokujin Yoshioka(吉冈德仁),原因就像他自己所说:“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给人们惊喜……”。

新的一年开始了,接下来,你对你的设计有怎样的规划?介绍一下你新的发展方向?

刘峰,希望自己的设计不只局限为某种单—风格,我理想的设计是“无风格”……或者说无设计,就是抛开形式回到本源,是为了生活而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我一直坚持做有温暖感的设计,不只从色彩和质地上来衡量,更意指设计源起的内心感动。也主张设计超越“形式主义”,注重内涵并关注生活感受。接下来最关注设计的“互动性”,功能化等物理需求并不难以满足,而我们的心理需求却日渐强烈,家具或许也会在我们的情感世界之中扮演角色。另外我觉得全球化生活对我们影响巨大,迅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我已经开始从关注地域化需求到转而思考人类的通性需求。

猜你喜欢
刘峰设计师艺术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纸的艺术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