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防范

2010-02-16 05:43:16彭十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外包人力资源管理

● 彭十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管理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为应对日趋复杂的生存环境,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以及完善的服务,成为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此,中小企业应在综合考虑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自身业务进行梳理分离,将一些对企业价值贡献率低的一些生产支持性业务外包出去,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缩减成本的目的。外包可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利于增强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一、外包风险的来源及成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虽能为企业带来一些管理上的便捷和实现部分成本的剥离,但其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多方社会组织参与,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行为,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对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识别能力有限,常常对外包的需求预测不足,造成实际外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违背而出现偏差,这种偏离的程度也反映了其风险的大小。

Mais G.Martinsons在分析外包风险时,曾归纳出中小企业外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包括:(1)企业战略柔性降低;(2)政策存在潜在的不可转向性;(3)长期的高费用抵偿了短期的费用节减;(4)外包商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5)忽略了企业内部改进的可能性和努力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1.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目前,我国外包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和明朗,难以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组织制度性的制约,加之外包企业尚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和规则。因此,在目前外部市场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实施外包策略,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2.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在外包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存在自我评价不到位、外包市场信息不对称、成本效益分析不充分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弹性差、市场灵敏性差以及缺乏对外包商的监督约束机制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形成对外包商的强大掌控力,导致了企业的不可控风险的加大。

3.来自员工的阻力。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必然会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利益。员工可能会因被辞退,换岗等缘故,产生猜疑、怠工心理,造成工作积极性下降。

4.来自保密安全的风险。存在外包,就存在业务的外部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外部业务常常会涉及到一些企业的机密问题。如薪酬管理,因外包商工作需要会要求企业提供薪酬方面的相关资料,这就容易发生泄密事件,造成企业难以弥补的损失。

5.来自合同协议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一些企业可能因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和人员,或是对外包合同签订工作的忽视,其合同文本均由外包商提供,这就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

6.来自外包商的风险。对外包商的选择也是构成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如果决策失误,选择了机制尚不完备的外包商,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此外,在对外包商的监管过程中,也会存在外包商为节约成本而采取隐藏信息,敷衍了事等行为,不能够真正深入企业去做好调研工作,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缺乏针对性而实施效果不佳。

7.来自于信用风险方面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签订者因故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8.来自机会丧失的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通过外包在短期内会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因为依赖外包商也使这些企业丧失了向新领域开拓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9.来自约束机制缺乏的风险。虽然外包能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但外包出去的业务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放而不管。而是应该实施对外包商持续的跟踪监控和评价,以使其按协议要求做好工作。但是,事实上由于外包服务商是一个外部独立运作的法人实体,和企业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而非隶属关系,因此,企业对外包服务商的监管还是有限的,也就构成了企业的不可控风险。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防范对策

1.构建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思维。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人力资源外包问题,其目的在于在更为广阔的市场上获得资源,与更多的组织建立更为牢靠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来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我国尚无相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包行为。中小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面临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风险、道德风险在外包业广泛存在,信息风险的主要源于中小企业对外部信息难以做到及时和有效掌控;道德风险主要源于外包市场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约束而导致交易道德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应加强跟踪监控机制的建设,通过与外包机构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畅通沟通渠道,使之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3.全面掌握信息。中小企业要做好对外包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外包市场调查,外包规模急资质、外包业务价格、外包运作程序以及各类型外包商特点。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还可向一些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进行咨询,做到掌握的信息真实而全面。

4.选择适合的外包商。选择符合企业业务特点的外包商,是实行外包重要的一环。企业除要考虑价格因素外,更应注重对外包商整体能力的综合评估。要综合考虑外包企业与本企业在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很好融合;外包方案是否贴近企业实际,与企业整体化战略方向是否一致;外包商的信誉、资质、业绩水平是否能够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此外,中小企业还应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出详尽周密的外包协议,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外包商行为。

5.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容。实施外包之前,中小企业还必须从全局出发,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外包企业那部分业务,而非一味地将业务不加区分地实行全部外包。企业在外包项目的选择上,必须精心策划,真正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不为”,力争达到最佳的资源组合效果。

6.防范合同风险。业务外包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了解备忘录,然后才签订整体合同。所以签署合同前企业先要形成了解备忘录,再逐步形成最终合同。在制定合同时,还应该尽量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在内。

7.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战略分析时,应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对成本、效益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全面审核与外包管理活动相关的所有当前及未来的成本,并对实施外包所带来预计收益进行分析,以降低企业风险、简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8.建立外包风险的防范机制。一是要建立外包风险的预警机制。通过预警机制来预测和分析外包中的风险,加强前馈控制工作,从而有效规避。二是建立外包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建立外包风险监测与控制机制。建立外包风险监测与控制机制是外包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必须加强监督。四是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企业要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外包服务商要根据这些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同时,企业也应建立相应的同步控制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跟踪检查和分析外包商运行结果与企业计划目标的偏离程度,并进行调整。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企业在签订合约时,采取一些“短期合作”或“临时服务”灵活签约方式,以避免可能出现违约风险。

1.Mais G.Martinsons.Outsourcing Information System:A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Risks [J].Long Range Planning,1993,26(3)

2.彭十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10期。

3.彭十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经营与管理》,载《现代企业》,2007年第1期。

4.关培兰、胡志林:《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载《企业管理》,2003年第2期。

5.周红云:《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探讨》,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期。

6.玛丽·F·库克、吴雯芳:《人力资源外包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谢晋宇、吴国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外包人力资源管理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精准执法暨外包外租专项执法检查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