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常说,要让孩子在节日中快乐地接受教育。德国的节日长达30多天,学校、社会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在假期中的生活、学习和玩耍。为此,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节日教育活动。
德国孩子的节假日教育从放假前就开始了。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德国中小学的节日主要有4类:一是宗教和国家节日,如复活节、圣诞节、国庆节、愚人节等;二是季节性节日,如春趣、夏乐、秋乐、冬趣等;三是文化体育类节日,如儿童电影节、体育日等;四是爱心类,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记者参加过柏林一所小学的国庆日教育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我就是德国”。学校不仅对孩子进行历史教育,同时也向孩子展示了战后德国的变化。
节假日教育活动还有一个常规主题,就是让孩子给非洲等穷困地区的孩子捐献物品,并让孩子参与包装和发送,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柏林一所小学的校长克里斯博士说,这种教育旨在让孩子懂得感恩和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也对别人抱有同情心,学习分享和奉献。但克里斯博士指出,由于有些假日比较长,远离学校和教师,孩子忘记大部分从课堂获得的知识,学校应该适当地布置些假期作业。
德国学校的假期作业首先是阅读。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节假日一般要阅读一些资料或1至3本原著,并写读后感,开学后围绕这些书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其次是调查报告。调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外国人在柏林的生活状况等,开学后进行汇报。
在德国,几乎每座城市、社区都提供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教育活动。城市、社区的青少年局在每年初发售一种青少年节日活动证,一般售价为10欧元左右。凭此证件,青少年可以参加由官方机构组织的所有活动。音乐厅、体育活动场所、电影院、博物馆等还会提供各种兴趣课程,凭假期证只需支付非常低廉的门票。而动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科技馆及各类名胜古迹等凭证可免费参观。凭证乘坐市内公交车一律免费。
最受喜欢的是青少年局组织的各种旅游,时间从一天到几天不等。最近,鲁尔地区的孩子在节假日期间最喜欢去埃森的老煤矿区参观。这里展示了以前煤矿区的作业情况以及改造后的各种娱乐文化设施。当然,汽车、酿酒等工业的旅游项目也深受欢迎,能够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此外,还有各种国际语言班和国际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主要针对低年龄段的学生,由受过训练的成年人带领,在欧洲范围内旅游,比如今年柏林一些交流项目的目的地就是捷克和波兰。
德国家庭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节假日教育。记者发现,一到节假日孩子总需要很多零花钱,这时,家长总让孩子做些家务,通过劳动挣零花钱。除了家里的工作,家长还会给孩子找些社区工作。德国规定14岁以上可以打工,但一般16岁以上才开始。为保障打工学生的利益,法律还规定了薪酬底线。学生的节假日工作种类繁多,比如派发广告、送报纸、餐馆服务等。一个叫史蒂芬妮的学生说,打工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收获,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融入社会很有帮助。
家长还会带孩子做手工,一张贺卡或一件小工艺品,让孩子自己设计,并写几句感恩的言语,送给父母、亲戚、老师或朋友。一些家长对记者说,要抓住节假日的时机教育孩子感恩和分享。由于从小得到较多感恩教育,德国孩子比较注意要感谢别人,即使是最小的帮助,也会得到他们的感谢。▲ (青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