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治疗

2010-02-11 00:07:51任海花柳玲变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2期
关键词:寒凝小腹化瘀

任海花 靳 荷 柳玲变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044000)

痛经又称“经期腹痛”,是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原因引起的子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子宫失于濡养而导致“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现将笔者对痛经的辨证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辨证论治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辨虚实寒热,临证又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和病史综合分析,具体分为5个证型: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血瘀证、气血虚弱证、肾气亏损证。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治法分为两步: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1.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治疗用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2.寒凝血瘀证:①寒凝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错后,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治疗用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②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治疗用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艾叶、小茴香,以暖宫止痛。

3.湿热瘀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疗用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4.气血虚弱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治疗用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5.肾气亏损证: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治疗用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痛经在治疗中应根据相应的兼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如肝气挟冲气犯胃,痛而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寒湿为患,可加苍术、茯苓、羌活以散寒除湿。另外,还应加相应的止痛药,以加强止痛之功。气滞者加香附、金铃子散;血瘀者,加田七、没药、桃仁、红花;寒证加艾叶、肉桂;热证加葛根、黄芩;肾虚者,加川续断、杜仲等。

针灸

实证: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主穴:三阴交、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虚证: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按摩

痛经多出现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发作时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冬季气候寒冷,常使痛经发作频繁甚至症状加重。取仰卧位,先以手掌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摩腹,约10min,频率为100~200次/min。然后以食指或中指按揉气海穴、关元穴,每穴约5min,约80~100次/min。经过20min治疗,局部产生温热感,疼痛即可缓解。

其他

痛经应与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的内、外、妇科引起腹痛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膀胱炎等。

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位置过度倾曲、宫颈狭窄等所致的经行腹痛,又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重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经血流畅。注意调摄,慎勿为外邪所伤。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忌服食生冷之品。这些措施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疾病向愈。

猜你喜欢
寒凝小腹化瘀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2:42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1:36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 09:22:42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24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4
睡前的养生秘笈
养生月刊(2017年12期)2017-12-16 02:16:29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