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超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102300)
2005年12月~2008年5月,笔者应用推割刀治疗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本组共7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4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右拇指39个,左拇指38个,其中5例为双拇指同时发病,共计77指。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经 1次或数次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选择本法治疗。
诊断标准:参见《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消毒:患手常规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全手至腕横纹上3~4cm。
定点:首先在患指掌指关节横纹近端约5mm处寻找压痛点或结节,同时嘱患者屈掌指关节,指下可感到结节随屈伸而上下轻微移动或弹响感,术者以一手充分牵引伸展固定拇指,使屈肌腱紧张[2]。
麻醉:以1%利多卡因2ml自结节近端边缘正中刺入,局部浸润麻醉。
施术方法:用尖头刀自局麻针孔刺入,切开长约3mm左右纵向切口,深达皮下,持推割刀,刀头垂直刺入切口内,寻找到屈指肌腱后,沿屈指肌腱表面调转刀头,使之指向屈指肌腱远端方向,刀身平行于肌腱走行方向,缓慢向前推动,使刀头下部的圆钝突出置于屈指肌腱与腱鞘之间,当有韧性阻力感时,说明已达到腱鞘表面,此时用力推割约10~15mm,可感到刀头部有明显“喳喳”韧性切割阻力感,当阻力消失时,即停止推割,拔出推割刀,压迫切口。并嘱患者屈伸掌指关节,检查腱鞘弹响有无消失,如仍有细小弹响,说明肌腱与腱鞘滑车之间仍有少许粘连,术者仔细感觉弹响发出位置后定点,予以推割松解,直至弹响完全消失,患指关节屈伸活动恢复正常,手术成功。术后,以酒精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嘱患者每日坚持积极屈伸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腱滑车粘连。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患指保持洁净,以预防伤口感染,一般术后3天伤口即可愈合。
疗效标准:治愈:指掌侧部无肿痛,无压痛,屈伸活动正常,无弹响声或交锁现象。好转:局部肿痛减轻,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但无交锁现象。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治疗1次而治愈,无复发病例。
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好发于中年女性,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初期,手指屈伸时,膨大的屈肌腱还可勉强通过鞘管的狭窄环,产生枪机样动作或弹响,故又称为“扳机指”,严重时患指常交锁在屈曲位或伸直位,局部皮下可触及硬结节,有压痛[3]。
应用推割刀治疗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切开的腱鞘滑车,其切口显示为连贯光整的直线切口,切开松解效果要优于传统针刀。没有发现屈指肌腱两侧营养血管和伴行神经的副损伤。推割刀切割疗效的好坏与进刀点的准确选择以及正确的把握推割刀的推进方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进刀点即是硬结近侧缘正中,推进方向为平行于肌腱走行方向,向前直线推割的方式,因此副损伤大大降低,安全性更高,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4]。
在临床治疗时,因其施术部位接近关节骨骼,故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器械及施术部位严格消毒,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及要求操作。推割的长度不超过15mm,以免损伤斜形滑车,影响拇长屈肌的屈指功能。定位准确,尽量注意无创操作,尽可能做到一次即切开松解肌腱滑车,避免过多地造成肌腱及其周围组织的副损伤[2]。术后嘱患者每天坚持患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充分屈伸活动,直到伤口痊愈,以免术后发生粘连。
我院自2005年11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专家指导下应用推割刀治疗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小切口、出血少、伤口不用缝合、费用低廉等特点,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适于广大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
[2]侯世鸣,罗涛.推割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76例临床报告.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34-36.
[3]吴阶平,等.黄家驷外科学(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10.
[4]罗涛,张晓辉,郭振江,等.推割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观察.中医骨伤,2003,16(7):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