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收支结构的新特点

2010-01-26 07:41:50付丽颖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投资收益

付丽颖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尽管国际收支平衡往往被称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均衡目标,现实中,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却是瞬时的、偶然的和不稳定的。在全球经济不平衡长期持续的情况下,日本的国际收支在数量和结构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在贸易收支剧烈波动、收益项目快速成长的国际收支结构下,日本国际收支存在由年轻债权国向成熟债权国过渡的可能,为避免过早进入债权减损阶段,延缓进入成熟债权国阶段才是上策。

一、日本国际收支变动概况

1.日本国际收支统计指标构成

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统计框架,日本的国际收支一级子目包括经常收支、资本收支、外汇储备增减以及误差遗漏等四项。所谓经常收支是指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除金融资产交易外的经常性交易。经常收支下的二级子目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等四项;其中贸易收支和服务收支被合称为“贸易、服务收支”,与GDP统计中的外需,即商品、服务的净出口相对应。

资本收支由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取得与处分的“投资收支”和记录资本转移的收付、特许权等非生产性金融资产交易的“其他资本收支”这两项构成。国际收支统计采用复式记账原则,因此有——经常收支+资本收支+外汇储备增减=0。为使等式右侧为0,用负号表示“净流出”(日本向海外的资本净流出增加)、用正号表示“净流入”(海外向日本的资本净流入增加)。投资收支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商品和其他投资等四项构成。

在实际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经常收支+资本收支+外汇储备增减=0”这一等式难以实现,为保证等式时刻成立,设立“误差遗漏”项目进行调整。

2.日本国际收支的基本格局未变

总的看来,日本国际收支经常收支黑字、资本收支赤字的“顺差+逆差”基本格局仍在持续。经常收支顺差不断增加,由2001年的10.65兆日元逐步攀升,2007年达到247.94兆日元的顶峰,其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常收支黑字迅速下滑至2009年的13.29兆日元水平。资本收支变动剧烈,在2003年突然出现了7.73兆日元的顺差,2004年顺差降至1.74万亿日。受资本净流入影响,日本2003、2004年的外汇储备各增加了21.53和17.27兆日元,分别为2002年外汇储备增额的371%和298%。2005年资本收支出现反转,形成了14.01兆日元的资本净流出。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资本收支项目再一次出现资本净流出的激增,2008、2009年回落至均衡水平[1]。

图1 1985—2009年日本国际收支变动(单位:兆日元)

3.收益项目成为支撑经常收支黑字的主要力量

从经常收支结构看,支撑经常收支黑字的力量发生了转换。曾经为日本经常收支黑字做出巨大贡献的贸易顺差逐渐显露颓势。与此相对应,收益项目顺差稳步增长,于2005年超过贸易顺差成为经常收支项下最大的盈余项目。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收益项目黑字表现得更为稳健。2008和2009年,贸易黑字由2007年的12兆日元骤减至4兆日元,收益项目则从16.33兆日元降至15.84和12.33兆日元,与贸易黑字67%的降幅相比,收益项目顺差只比2007年减少了3%和24.5%[1]。收益项目顺差减少反映了日本企业海外业绩恶化导致的直接投资收益减少和日元升值及海外的低利率导致的证券投资减少。

二、日本国际收支的新特点

1.贸易收支①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贸易收支统计依据海关公布的贸易统计资料计算获得。但由于贸易收支与贸易统计在统计范围、时点、基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统计贸易收支时需要依据IMF的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国际收支统计与贸易统计的差别如下:变动剧烈

2000年以来日本贸易收支变动频繁,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贸易收支受外部环境影响比较大。如在本世纪初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稳定增长,受对亚洲出口增加影响,日本贸易黑字不断扩大。2003年后半年,美国景气恢复,进一步扩大了日本贸易黑字。具体说来,日本贸易收支受下面几个因素影响。

电视媒体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的主流媒体,具备内容和渠道的显著优势,且长期以来在受众群内树立了权威地位和信任感。然而,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僵化的体制和落后的管理模式开始影响电视媒体的发展。融合、创新是新时代电视媒体巩固受众群,提升收视率的必然选择。电视记者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融合与创新应当先从电视记者的转型开始。

首先,国际油价波动影响贸易收支。日本国内能源及原材料贫乏,需要大规模进口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性产品。初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日本的原油需求主要由国内的生产需求决定,即使油价上涨,日本也无法降低需求量。因此,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期间,日本总进口额中原油进口额的比重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升高,原油价格下跌时,日本能源进口额在总进口额中的比重也随之降低[2]。石油的稀缺性和垄断性,使原油期货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炒作对象。2000年以来,国际油价多次经历了过山车般地暴涨暴跌,对日本贸易收支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减少了贸易需求。在国际生产分工中,日本主要从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及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出口。从出口格局看,日本一方面将工业制成品出口至欧洲和美国,另一方面向东南亚国家出口零部件,由这些国家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进口需求减少,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需求价格比较大的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因此日本对美国出口受阻。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之后,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冲击,欧美对东南亚国家的需求降低,导致东南亚国家降低了对日本零部件的需求。

FOB统计范围 进入海关的商品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权转移的财物统计时点 出口:载货船舶的出港时点,进口:国际收支统计计价 出口:FOB,进口:CIF 出口:FOB,进口:贸易统计准许进口的时点 所有权转移的时点

图2是对2005年以来日本出口增量月度数据的分解。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2008年初开始,汇率因素首先成为扩大出口的阻力。2008年后半期开始,数量因素对日本出口的阻碍作用迅速增强,随后价格因素亦形成对日本出口增量的阻碍。

图2 出口增加额的因素分解

此外,日本转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生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日本的许多跨国企业在海外设厂生产产品,并将产品直接运往最终消费地进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并不需要经过日本的国土。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转口贸易”是指居民作为中介者从非居民处购得商品,不经过日本而将商品转售给其他的非居民的交易过程。在统计上,将转口贸易相关的净额(收入-支付)计入“其他服务收支”项下。2006年日本转口贸易收支额分别为21.6兆日元和20.5兆日元,2008年预计能达到26.6兆日元和24.8兆日元。转口贸易净额可达1.8兆日元[3]。

2003年受SARS影响,日本海外旅行人数减少,海外旅行收支以及航空旅客收支(隶属于运输收支项下)赤字大幅缩小。特许使用费收入及日本制造商在海外获得的专利使用费收入增加,使得其他服务收支首次出现黑字。在服务收支中,特许使用权、金融项目顺差增加迅速。说明日本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或者意味着日本对技术限制的松绑。金融项目顺差的增加则是日本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健全的结果。

2.收益项目顺差逐步增加

收益项目中证券投资收益对顺差贡献最大,1992年起证券投资收益占投资收益的比重始终在80%附近,2005年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已降至67.7%。证券投资收益的顺差中有90%左右为债券利息收入。与证券投资收益变化相对照的是,2005年起直接投资收益在数量上和比重上都迅速提高。1990年至2004年直接投资收益占投资收益的比重在10%-20%之间波动,2005年起开始稳定地超过20%,2009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8.1%。从直接投资收益的数量看,由2004年的1.37兆日元跃升至2005年的2.31兆日元,2008年达到3.81兆日元,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净值较上年下降了40%强,受其影响直接投资收益下降至3.46兆日元[1]。

直接投资收益,是指直接投资者从子公司获得的分红以及母子公司之间借贷产生的利息等,直接投资收益还包括再投资收益的内容。2004年,日本海外子公司业绩良好,直接投资收益增加;在对外投资余额累增背景下,证券投资收益增加。黑字幅度历史最高。同时,由于本国企业业绩好,直接投资收益及证券投资收益的支付额也实现历史最高。2005年,受中长期债务余额累计增加及美国利率上升影响,证券投资收益增加,连续3年黑字扩大,推动收益项目首次超过贸易黑字。

2006年,收益项目盈余继续增加,收益对名义GDP的比率为2.7%,是G7国家中最高的。其中直接投资收益和证券投资收益的接受额增大,从而扩大了经常收支黑字。

从收益项目所得的区域分布看,证券投资收益中的证券利息多从北美和EU地区获得。来自亚洲的直接投资收益项目顺差显著增加。2006年亚洲在日本国际直接投资收益中的份额位列第一。同时,亚洲(除中国)地区的对外投资收益率也是最高的(图3)。2008年日本直接投资收益项目顺差50 339亿日元,其中北美14 822亿日元,EU国家8 016亿日元,亚洲16 893亿日元,其中中国4 245亿日元。

3.稳步增长的直接投资

资本项目中最重要的两个构成项目是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日本证券投资的特点是占资本项目的比重高,并且波动性大,这种变动与证券投资灵活性高、投机性强的特点相一致。直接投资的波动相对来说比较缓和。除2003、2004年之外,日本直接投资净值对投资收支的贡献都为正值。从数量上看,直接投资的表现更为稳定。

图3 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扩张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泡沫经济膨胀的1980年代后半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由1985年的1.39兆日元猛增至1990年的7.01兆日元,此后受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萧条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净值迅速回落并长期维持在低位。2005年起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新一轮增长,200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净值2.50兆日元,2005年增至4.74兆日元,2008年达到10.71兆日元,2009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降至5.87兆日元。

图4 日本投资收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数额(兆日元)

根据进行直接投资的目的,可以将直接投资区分为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和改善财务三种类型。绿地投资是指为获得投资的工厂设备等有形固定资产的增加而进行的投资;跨国并购是一种不通过增加有形固定资产,通过持有股票来增加投资的方式;改善财务的投资方式是出于偿还债务目的而进行的投资。绿地投资及跨国并购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初期投资和追加投资。这三种投资方式对东道国经济具有不同影响。日本早期对外直接投资以绿地投资方式为主,受绿地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影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增长缓慢。近些年来,日本越来越重视采用跨国并购方式进行海外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可以使投资规模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张,并可通过转让升值后的股票方式迅速取得投资收益。

2008年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单项规模屡创新高,通过保险公司或医药公司进行的买收、通过商社进行的对矿山企业的初期投资的比例增加。在对跨国并购的追加投资中,扩充海外事业是最重要的投资意图。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型投资信托的投资规模缩小。2008年日本对内直接投资也有一些新特点:在初期投资比例降低的同时,追加型跨国并购投资、增强在日子公司资本等目的十分明显。

三、日本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的转换

根据国际收支结构特征,Geoffrey Crowther (1957)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将一国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顺次发展的六个阶段(表1)[4]:

年轻债务国:经济发展初期,国内储蓄不足,通过资本输入满足投资需求,从而形成资本收支黑字(对应经常收支赤字)。出口产业的不发达,形成贸易赤字,基本没有对外投资,因此收益项下为逆差。

成熟债务国:出口发展使贸易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继续进行债务利息支付,因此投资收益为逆差。贸易顺差不足以抵消投资收益逆差,因此经常收支依然处于逆差状态。

债务偿还国: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足以抵消收益项目逆差,经常收支实现顺差,资本项目出现逆差,该国成为资本输出国。

年轻债权国:收益项目由逆差转为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进一步增加。

成熟债权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竞争力下降等原因,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海外资产积累使收益项目顺差大量增加,以保持经常项目顺差。

债权减损国:储蓄不足导致收益项目顺差难以抵消贸易逆差,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资本项目出现顺差(海外资产回流)。该国海外资本净值逐渐减少。如果不能扭转这种趋势,该国将陷入衰退。

表1 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

战后日本经济经过债务国、偿还国阶段的发展,在1980年代后半期就已经进入典型的年轻债权国阶段(表2)。1985年以来,日本贸易盈余存在缓慢下降趋势,收益项目顺差则增长迅速(图5)。2005年日本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时,就有学者提出日本已经开始从“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转变,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的转换过程。日本内阁所属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他们在2005年4月制订的“21世纪经济财政规划”中提出,要尽快使所得收支盈余取代贸易和服务收支盈余,成为经常项目盈余的主要来源。

表2 日本国际收支发展阶段(对名义GDP比率,%)

尽管从图5贸易收支与收益项目的发展趋势看,存在贸易收支走向逆差,收益项目强化顺差的可能性。但是,考虑到表中最后两年的数字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偏离原来路径的下落,有必要对图中的两条趋势线向上修正。这样看来,日本与成熟债权国尚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图5 日本贸易收支与收益项目变动.(单位:兆日元)

根据国际收支发展阶段理论,一国贸易由顺差走向逆差的原因可能包括老龄化引发的生产能力下降、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因此,成熟债权国阶段不是能够长期维持的均衡,进入成熟债权国阶段即意味着将很快步入不得不依靠资本输入弥补经常逆差的债权减损阶段。目前处于债权减损阶段的代表性国家是美国,美国能在较长时间停留于债权减损阶段,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主权货币就是世界货币。对于无法使主权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日本来说,延缓进入成熟债务国阶段才是上策。

[1]日本財務省.国際收支統計[Z/OL].http://www.mof.go.jp/bpoffice.

[2]付丽颖.国际油价波动对日本经济均衡的影响[J].外国问题研究,2009(4).

[3]日本銀行国際局.国際收支(速報)動向[R].2009.

[4]余永定.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深层问题[J].二十一世纪.2007(4):4-10.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顺差投资收益
破布木属植物与阿兹特克蚁——自然界中的投资收益理论
松鼠和松树的投资风险与回报——自然界中的投资收益理论
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6
国际收支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8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6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市场周刊(2016年8期)2016-12-30 09:05:07
个人投资者财务知识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研究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