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

2010-01-22 09:18:22相伟李平星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12期
关键词:中西部总量工程师

● 相伟 李平星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和管理创新。人作为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力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重大尤其是高端科技人力资源作为创新的主体,其空间分布状态将会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甚至会影响到区域发展格局。

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参与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不具备研究生学历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他们是核心科技人力资源的子集。2007年我国核心科技人力资源(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为312.9万人,在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为23%,具有高级职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为33.7%。但是,由于研发机构只是我国三大科技活动执行部门 (即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中的一部分,若同时按资格和职业两个维度划分高端科技人力资源,两者存在交集的情况,难以确定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真实总量。为此,本文只选取全部三大科技活动执行部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总数来表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

一、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支撑条件等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特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也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见图1)。

整体上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是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单位国土面积上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人数,东部为1.80人/平方公里,中西部为0.14人/平方公里,东部约是中西部的12.9倍;每万人口中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东部约为中西部的2.5倍;每万人就业人口中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东部约为中西部的2.9倍(见表1)。由此可见,东部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程度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东中西部对比来看,东部地区的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均衡,除海南外,其他地区均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密集区。但中西部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较为不均衡。四川、湖北、河南等地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存量相对较大,而西藏、青海、宁夏等地的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却十分稀缺,最高的四川省则是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60多倍。

表1 东中西部比较(2007年)

从省域层面来看,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在呈现出高度集中性特征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均衡化倾向。以山东省为例,2007年全省高端科技人才总量约为23万人。该省中、东部地区的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相对较大,密度也相对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经济带上,而西北、南部地区则相对较少,这些地区同时也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见图2)。但是,整体而言,该省各个地市都有相当规模的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分布。

二、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

近年来,我国新增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环境等相对落后,其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呈现出向发达地区单向式流动的趋势,这是由于高端科技人力资源需经由内源生长或外在流动而产生空间集疏效应所致。从总量上来看,2007年东部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193万人,约占总量的2/3;从增长率来看,东部增速明显加快,中部增速基本稳定,而西部增速减缓(图3)。

宏观经济因素、组织行为因素、雇员个人特征及人对工作的认知等因素都可成为影响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驱动力。造成我国中西部科技人力资源大量流失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因素。东部地区良好的社会生活水平和区域形象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中西部则相对缺乏这类吸引力。(2)政策因素。根据人事部有关调查,西部人才能力的发挥指数是0.68,中部是0.83,而东部则高达1.25。从人力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人才作为稀缺资源,只有配置到效用最大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也是促使中西部科技人才向东部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区域发展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需求的总体趋势

研究表明,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一方面,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密切的正相关态势;另一方面,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未来的区域发展格局将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1.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从主体功能区划的目标来看,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是未来我国产业和人口主要集聚区域,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及区域竞争、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地区。据图4所示,2000-2007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的比例略有波动,但整体上保持在2/3左右;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态势。若2020年该比例维持在1/4左右,则科技人力资源比重约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的比重为1/6左右。

到2020年,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和五大重点开发区内人口总规模将达到约4.1亿,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将达2325万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预测总量为384万人。即便2007年全国313万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全部集中在这些地区,也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仍需要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

2.快速城镇化的需求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态势。城镇作为产业最为集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从依靠投资拉动和自然资源开发逐渐过渡到依靠科技力量上来,而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正是推动这一力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7.5-8亿,城镇化率将达到55-57%。如果城镇地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未来中国城镇地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将为815万。而2007年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为313万,即使忽略农村等落后地区对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间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仍将存在约400万的缺口,这需要每年以约42万人的增量来填补。都市圈地区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最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未来我国的主要都市圈和城市群地区,仍将是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密集分布的区域。

3.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需求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之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兼顾区域协调的要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未来我国经济、人口的主要集聚区,高端科技人力资源也有逐渐向东部地区聚集的趋势,以便保障其区域功能的实现。东部十一省市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从2005年的30人增加到2006年的33人,再增加到2007年的约38人,增速明显提升。随着未来人口、产业沿海化过程的加快,东部地区势必将汇聚更多的高端人力资源。如果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达到6亿,那么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为约562万人,年均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量将约为17万人。东部地区在自身培育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同时,必将吸引区域外高端科技人力资源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

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条件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北部湾、成渝、武汉、长株潭、中原、关中、天山北麓等重点城市群将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也是高端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集聚区。2020年,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和区域性重点城镇的城镇人口预计在3.4亿人左右,需要大约318万高端科技人力资源。2007年中西部地区高端人力资源总量为119万人,可见2008-2020年年均需要增加约16万人才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这些新增的科技人力资源也将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城镇地区,尤其是城市群地区。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2.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中西部总量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1:46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12-05 01:46:23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7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华北地质(2015年2期)2016-01-13 0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