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雄 霍新怀 刘宏梁 成兰芳
(河北定州冀中职业学院,河北 定州073000)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岗位技能与学习过程的统一,突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倡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或“动脑”的学习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或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途径,最终得到学习任务,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增强和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既要注重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操作方式,其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其操作程序是:
引入课题(资讯):准备工作: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之前,教师先把课堂上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相关设备、器材、参考资料、参考用的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
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常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也可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设疑,由学生提出和确定项目任务。
分组:小组成员要强弱搭配。分配具体任务时,要注意成员之间水平差异、性格特征,力争小组的每一名成员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
信息收集整理:学生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筛选、整理、加工信息,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
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评估应用:作为项目的教学(实践)成果(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生产)实践中。
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
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法的灵魂,行动导向的教学其主要学习形式是个人学习和小组工作相结合;主要载体是学习项目任务;主要目的为了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学生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的,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说纷纭,精彩纷呈。
提升了学生创造意思,利于工作能力的形成。所有六个环节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的。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当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比如处理网络布线教学时,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终确殊途同归,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通过学生相互配合,利于协调能力的形成。在分组当中,学生能相互帮助、协调合作,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在不同的问题中需从中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生不同角色的扮演,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作出新的应答。比如在计算机营销中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划一的应对方法。
学生经过项目的体验,利于学生经受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比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某网站网页项目,有的组学生比较顺利完成了任务,有的组可能遇到不少困难。经过此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之味只有学生自己最有体会。但是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网站建设技术,就要多个学科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认准师生角色的定位,是正确实施以行动为导向的前提。教师应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将诸如“相互依存”、“协同合作”、“伙伴关系”、“灵活性”、“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等“教学一线贯穿”理念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应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对教师的结论或知识可以进行批判,进行反驳,使对知识的认识成为师生双方交流、对话、合作以达到视界融合的过程。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服务”的思想,要善于给他们选择的自由、说话的权利、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群体间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全方位的调动。
要灵活实行课堂学习方式、方法的有效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转向以关注学生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自学自悟、多向思维、合作探究、注重实践和应用为特征,知识学习过程由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的“探研练”。要大力引进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切实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突出作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化,从单纯的掌握知识变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并重。
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以学生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把教育的目的由学生“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教学内容的调整要合理。长期以来教材的编写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样虽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但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材来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勿庸质疑,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代表追求最新的机型、最新的软件,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更新的速度是无法永远紧跟的。教师是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还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其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从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讲,高职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与计算机行业发展相适应,同时加大教学实训的比例,培养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教学艺术也是体现行动为导向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发挥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将专业性强的知识以生活中类比性强的实例对照,再以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C语言中链表的讲授为例:按课程知识体系讲链表的插入、删除和对应数据的关系,往往废时废力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谭浩强教授亲身教学的讲授方法令人深思的颇受启发。他以“幼儿园小孩玩丢手绢的游戏”为类比展开:手拉手的小孩即为链表中的数据,每个小孩的两手分别可看作链表中首尾标志,有小孩中途退出双手松开,另两个小孩重新拉上为“链表中一个数据的删除”,小孩重新归队为新数据的插入,这种讲授方式令学生茅塞顿开。许多教学艺术要在生活中去发现,教师在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上也要以行动为导向作为思想。
注重过程性评价。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教师应注重学生平时课业任务的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每次教学任务都给出适当的课业和明确的课业等级评价标准,课业过程可让学生分组探究,并通过课业让学生发挥专业技能方面的潜力,以促进自我提高的需要。如:《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Office办公应用》、《Flash动画》、《平面设计》等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不安排理论考试,只进行上机操作考试。而《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课程,可实行理论和操作各占50%。
实行免考制度。每学期进行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直接实行相应课程的免考制度,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引入“双证书”制度。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探索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成功范例,也是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新举措。它具有考核的公正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因此应大力推广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把课程设置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组织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正是从理性的视角实施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发展的关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整套有利于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体制和机制,使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蒋红星.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