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010-01-01 07:25:37陶建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3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理

陶建设

(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

1 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1 控制因素多

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设计、材料、机械、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社会环境等。因此,要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所有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1.2 控制难度大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常有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不能进行标准化施工,施工质量容易产生波动;而且施工场面大,人员多、工序多、关系复杂、作业环境差,都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1.3 过程控制要求高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衔接多、中间交接多、隐蔽工程多,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隐蔽性。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避免事生从表面进行检查。过程结束后的检查难以发现在过程中产生、又被隐蔽了的质量隐患。

1.4 终检局限性大

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不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控制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将其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质量,或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所以,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强调过程控制,边施工边检查边整改,及时做好检查、认真记录。

2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Man)、材 料(Marerial)、机 械(Machine)、方 法(Method)及环境(Enviro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影响主要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对施工质量形成造成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管理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从事施工活动的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必要的控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施工质量控制应以控制人的因素为基本出发点。作为控制对象,人的工作应避免失误;作为控制动力,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必须有效控制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活动能力,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2.2 材料的因素

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各类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所以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

2.3 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各类施工工具。工程设备是指组成工程实体的工艺和各类机具,如各类生产设备、装置和辅助配套的电梯、泵机,以及通风空调、消防、环保设备等等,它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施工机械设备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运输设备、吊装设备、操作工具、测量器具以及施工安全设施等。施工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2.4 方法的因素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依据规范的工法和作业指导进行施工,必将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平整度、清洁度、密封性等物理、化学特性等方面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比如近年来,建设部在全国建筑业中推广应用的10项新的应用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建筑防水技术等,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消除质量通病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5 环境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现场自然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和施工作业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现场自然环境因素。现场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周边建筑、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主要指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等因素。根据承发包的合同结构,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的现场施工组织系统和质量管理的综合运行机制,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处于良好的状态,创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和氛围,是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的保证。

施工作业环境因素。施工作业环境因素主要指施工现场的给排水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因素。这些条件的好否,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3 加强市场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3.1 提高建设者的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景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要树帮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要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足质量监督员。

3.2 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小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足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上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3.3 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利用经济杠杆、行政干预,法律手段来实现管理。对市场管理一是要立法,二是要执法。使市场依法运行,用法律来规范建设者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平等、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建筑产品成为商品在市场中流通。

3.4 加强建设监理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往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3.5 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质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6 推行工程质量保修回访制度

推行工程质量保修期制度。维护建设工程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工程申报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交与建设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后,保修书要发到每个住户,监理公司要完成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用户在保修期内向建设工程责任单位提出保修要求时,保修学位要认真、及时给予保修,以满足用户需要。

[1]郭汉丁,刘应宗.建设工程环境质量政府监督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21(4):34-38.

[2]徐彬毅.搞好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J].林业科技情报,2007(2).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18:37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