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凤凤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听力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的能力、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亦称“文化悟力”。这两种能力表现在日语听力课堂上,即为识记磁带发出的语音形式,准确地辨析词义,然后从词义、句义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组合、归纳,并从中悟出讲话内容的中心所在。这种能力除指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能力外,还应包含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占有能力,包括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等等。对这些知识的占有与理解无疑会提高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悟出的语义更深刻,更准确。
培养听力,首先要突破听力障碍,掌握“听”的基本技能。学生或一般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着障碍 ,天天挂着耳机听一段日语也听不懂,把音量开到震耳欲聋也还是听不明白,可拿出原文来一看却又十分简单,可看完了原文后再去听还是听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人走路时要用两条腿,左腿迈一步,右腿迈一步,十分轻松就可以往前走;可如果你让人一条腿走路,另一条腿不动,那就会走得十分费劲,还走不了多远。日语的听力和口语就好比人的两条腿,必须同时协调推进,才能快速提高。
另外部分学生对日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既发音的重点在哪个假名上不准确,或者长短音,浊音混淆等,不能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啤酒和高楼假名假名相同但长短音不同,桥和筷子,假名相同,发音重音在不同的假名上。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分辨不出是哪个词,即使是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成别的词,作出错误的判断,在理解上进入歧途。
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按照辩证法的原理,听和说是一对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听的能力提高了,可以为流利准确的表达创造条件,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出;而说的能力提高了,则反过来促进听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然后要求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练习日语口语,多用日语表达。除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休息外,还可开设日语角、做日语游戏、举办日语晚会、教唱日语歌曲、举行日语朗诵、演讲比赛等。
一是:默写。默写要求较高,可分步进行,从默写单词开始,然后到短语、句子等。二是:填空。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填空,由于训练材料语速较快,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去听、去理解,并且还得具有熟练的书写单词能力。
一般录音最多放两遍,所以听录音时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要敏捷,判断要准确、果断,要相信自己。在听之前,先看一遍所给词汇,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要求学生看完题目后,对听的材料作出判断,这是听者理解并掌握所听内容的首要条件。这可以帮助听者积极地想像、推理和判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助于听者理解所听内容。如材料的题目是:レストランで食事をします,听者应先想一下所学的订餐及在餐馆吃饭时的一些用语和情景,在听的过程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同所听的材料有哪些异同。再如碰到填空题,可以根据语法现象及固定搭配来猜测该填什么,然后再听音。对话常为一男一女,对话结束时,由第三者提もんだい,然后作出选择。做这类题时要先快速浏览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例如 :(A)レストランで 食べます(B)家で 食べます (C)食堂で 食べます 三个选项都是地点,在听时要注意对话的内容、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训练内容,设计好听力课的教学步骤,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
明确听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量听懂每个词是不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基本就能理解全文。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抓主要内容,只根据材料的只言片语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理解,得出错误结论。正确判断辩识标志。听力材料中往往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标志,是听力测试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些标志往往提示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转折、条件、让步、因果、比较、并列等。
例如:A:明日はいっしょに 映画へ行きませんか。それから レストラで食事でも……
B:でも、あさっては试验ですから、ちょっと……其中A [でも]表示提示,列举。
B中的 [でも]表示转折,[ちょっと]后面话没有说完,它表示委婉的拒绝。所以在听的过程中要找关键词。有可能一个词一个语调就会改变整个一句话的意思。所以要在听得过程中不要只光听前半句,要把整个句子听完,因为日语的语法是主、宾、位,表达意思一般主要在句子的句末,所以要判断这一句是肯定还是否定,就要有耐心听完整个句子,注意句中出现的标志性词语,否则就会弄错。
例如:[私の话がほとんど闻き取れないんじゃないか]
这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如果只听到一个[ない]就马上下结论说这是个否定疑问句的话就完全错误了。
继续听完这一句话就知道这句话是个肯定的疑问句。所以学生要善于把握这一点,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听的能力。
对一些较难的材料,在听之前教师可以把内容简单复述一遍让学生有大体了解,并提出问题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做这类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找主要意思。一篇短文听完,务必了解六个どうして问题,无须每句话每个词都听懂,注意从短文内容的整体上理解,切忌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某个生词或难句上。在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如笔记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等,这样在听第二遍时还可以进行检查、核实,作出必要的修改,最后敲定正确答案。
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然后让学生讨论,相互补充,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可以边放录音边让成绩较好的学生逐句复述听力内容。教师应注意听说结合,为了说得出,必须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说得出,以说促听,以听带说。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设计每堂听力课,在有效培养学生听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听音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听音效果良好。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ゲーム、试合,谜谜び”等。例えば「この木は,ナアニ?」「はなのなななのはな、なに?」等。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而通过竞赛,迅速联想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总之,为实现日语语言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日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力训练和培养。教师应把听力训练作为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听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1]黄秋萍《.日语听力》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马黎华 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2002(6)
[3《]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