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评述

2010-01-01 00:01:59张春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7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理论环境

张春玲

(辽宁省工程技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4)

引言

近年来有关矿产资源评价的学术研究和媒体报道用语颇广,比如“矿产资源评价”、“自然资源评价”、“成矿预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矿产资源联合评价”等等,对于矿产资源评价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划分,本文针对前人矿产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五大主题进行综述。

1 矿产资源地质评价

矿产资源地质评价理论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①地壳矿产资源富有度理论。②类比理论。③模型理论。④地质变量的综合和分解理论。⑤地质解释理论。

1.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找矿勘查的前期工作,是由国家投入,政府实施的公益性地质基础工作,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理论主要包括:矿产定位理论,相似类比理论和求同求异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地质方法(矿床模型法,丰度估计法,镶嵌模型法等)和数理方法(区域价值估计法,体积丰度估计法,德尔菲法等)两大类。

1.2 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建模和表达的计算机系统,是集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在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GIS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综合分析及解释的能力,成为改变传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有利工具。

2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就是在矿产资源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把人们的收益与消耗做出对比,综合地评价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时间很长,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使这种生产要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以何种指标来进行经济评价为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上。

3 矿产资源环境评价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与野生动物植生存环境的改变,水环境污染,土地与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3.1 矿产资源环境评价方法

矿产资源环境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几十种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诸如图型叠置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系统图示法、指数法、决策分析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法、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法等等。评价方法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单目标向多目标、由单环境要素向多环境要素、由单纯的自然环境系统向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系统、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发展。

3.2 矿产资源环境评价模型

闫军印进行了矿山开采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的经济评价研究,结合最基本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建立了基于矿产资源消耗费用、土地资源消耗费用、水资源消耗费用等的损益评价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就矿山开采工程整个寿命期的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田家华等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自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的设想、以及系统的组成。陈新燕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资源的、生态的、环境的方面,对其费用和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认为只要环境效益的绝对值或者相对值大于环境费用的话,该开发利用项目就是可取的,在考虑投资者的效益和成本的同时,更要考虑社会的效益和成本,在灾源消耗和资源功能的退化方面,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资源功能的退化问题。

4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了地质的、经济的、环境的、社会的等因素是一种多因素多指标相对全面的评价方法,发展至今,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方式主要有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矿产资源联合评价和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矿产资源持续综合利用评价等。

4.1 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

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比较少,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中国地质大学赵鹏大院士提出,认为矿产资源竞争力是指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王志宏在此基础上做了具体的评述,认为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是以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趋势预测为主要依据,在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对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的评价。分析了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的5种指标,即资源禀赋,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做出了指标的量化计算研究,建立了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竞争力比较评价模型。洪水峰等在赵鹏大、王志宏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矿产资源整体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建立了以资源要素优势、成本要素优势、市场要素优势、区位条件优势、制度因素和区域环境因素为参数的指标模型,据此资料,目前对这六个参数权重的确定方法还只能采用得尔菲法,因此在权重的确定研究上还待进一步发展。

4.2 矿产资源联合评价

杨泓清等提出了基于RESS(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Society)构型的非传统矿产资源的评价模型,可视为是矿产资源联合评价的雏形,杜国银等在RESS构型的大框架内提出了具体的矿产资源联合评价方法,认为矿产资源联合评价是以发展贡献论作为评价的基本理论,以信息流、物质流和经济流的研究为方法论的一种把评价对象的自然属性、物质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融为一体的新的项目评价体系。从发展贡献论的理论内涵出发,矿产资源联合评价内容由发展基础评价、社会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等构成,在评价内容上既有宏观特征,有中观和微观特征,共分4个时期11个阶段进行。矿产资源联合评价是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方法与体系上的全面创新。

4.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评价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和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向式,即矿产资源可持续指标隶属于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资源子系统之下,这类指标体系主要用于测度一个国家或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类是纵向式,即专门针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来研究,并试图建立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于前一类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且富有成效,主要涉及内容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造、矿产资源的代际均衡、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而对于后一类的研究设计较少,根据掌握的资料看仅有余敬等作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的初步研究,对矿产资源评价在可持续力角度进行了论述,认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是指在人类与矿产资源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在时间(代内与代际间)和空间(区际间)上合理配置,使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数量不被降低而有所提高,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5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展望

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发展至今矿产资源评价总体状况是单项的多,综合的少,横向的多,纵向的少,基于理论技术分析的多,基于计算机智能化的少。矿产资源评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找到一套更加适用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矿产资源评价中来,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考虑因素更加全面,技术更加先进,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1]朱裕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学导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2]封志明.编著.自然科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朱裕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地质,1999,11.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理论环境
新矿产资源法明年7月实施
关于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3年1期)2023-06-15 02:44:58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