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折射的历史

2009-12-04 02:52:48葛兆光
国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出题者练兵西洋

葛兆光

有时候,考试不是在测验被考者的知识,而是在表达出题者对知识、风气的焦虑。注重政治秩序的出题者,在试题中表达着他们的道德心情;关心辞赋美文的出题者,在试题中表达着他们的审美意识。看看历史上的官方和民间考试题的变化,常常能够摸到时代主流的脉搏。

16世纪以后,西洋的实用新知加上坚船利炮,一直让中国士大夫感到紧张。在西洋和中亚天文学的启迪下,历法错误、天象不确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所以清代嘉庆年间学海堂的试题中,那个大儒阮元就曾经考过学生关于东西方天文历算史上的问题。到了清末,不说官方学校同文馆考数学的风波,就说民间办的格致书院吧,很多著名官员如李鸿章、曾国荃、刘坤一、薛福成、郑观应等等,都曾为书院出过有关西洋新知的题目。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当时上上下下的关心所在,这在千年以来一直是以人文知识为重点的考试中相当罕见。比如李鸿章,他出的题目就曾经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化学原子名称的中文译法,还有一问更关系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观念史。他说,西方格致学始于希腊阿卢力士托尔德(亚里士多德),到英国贝根(培根)“尽变其说,其学始精”,而到了达文(达尔文)和施本思(斯宾塞), “其学益备”。他问学生说: “能详溯其源流欤?”

不仅是官员和士人,皇帝也一样。1895年,受到甲午战败强烈刺激的光绪皇帝在保和殿测试天下贡士,他不再考问士人关于儒家的学问,而是询问士人:“孙子练兵,吴子治军,李靖之问对,所详手法足法,明王骥、戚继光所论练兵之法,其目有五有六,能备举之欤?”这究竟是在考问学生,还是在表达朝野上下知识关注点的转移呢?

猜你喜欢
出题者练兵西洋
挑战出题者
1,2,3,看这边!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40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34
练兵集锦
孙武练兵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大练兵切忌“念歪经”
多措并举且督且练兵
神回复
高中时代(2016年3期)2016-04-08 16: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