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应对小儿夜啼

2009-10-26 03:02:20
家庭·育儿 2009年10期
关键词:攒竹心火食指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发育未健全,调节功能不稳定是小儿夜啼发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就中医而论,小儿夜啼的原因是脾寒、心热、惊骇、食积等原因造成的。

操作方法:

让宝宝俯卧,取头高臀低位。家长右手半握拳,以食指、拇指提捏脊柱皮肤肌肉,从长强至大椎,来回捏脊8~10次,使局部皮肤潮红。同时以食指、中指指腹颤动揉按背部俞穴,脾胃虚寒型揉按脾俞、心俞(图1)各7分钟;心经积热型揉按心俞10分钟;惊恐型探按心俞、肾俞各7分钟。每日1次,宜在上午9时许进行。手法宜轻缓。柔中有刚,宜于空腹或哺乳两小时后进行台疗。

另外,配合以推拿治疗,效果更好。推拿可以选择脾经、清心经,还可以用清小肠、推攒竹(图2)、揉五指节(图3)、清大肠以及摩腹等,以便有效地补脾胃,清心火。

操作方法:

1补脾经:家长一手固定宝宝拇指,用另一手拇指沿逆时针方向旋推宝宝拇指指腹100~150次。目的:健脾胃,补气血。

2清心经:家长用左手固定宝宝中指,另一手拇指边峰沿宝宝掌面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150次。目的:清热退心火。

3清小肠:家长用左手固定宝宝小指,另一手拇指边峰沿宝宝掌面指根向指尖直推100~300次。目的:导赤以助泻心火。

4推攒竹:家长两拇指沿宝宝两眉间至前发际自下而上交替直推30~50次。目的:镇惊除烦。

5揉五指节:家长用拇指和食指揉搓宝宝五个手指的第一指问,以及第一个关节30~50次。目的:安心神。

6清大肠:家长左手固定宝宝食指,另一手拇指“边峰”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指尖直推10~300次。目的:除湿热,导积滞。

7摩腹:宝宝平卧于床,家长用手掌摩腹1分钟。目的: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猜你喜欢
攒竹心火食指
攒竹穴探析
河南中医(2021年8期)2021-04-17 20:24:33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养生阅刊(2020年11期)2020-12-23 04:37:54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基层中医药(2020年7期)2020-09-11 06:38:10
掐攒竹止打嗝
家庭医药(2020年8期)2020-08-25 01:59:09
掐攒竹止打嗝
家庭医药(2020年15期)2020-01-05 07:50:38
磨 刀
作文中学版(2018年4期)2018-11-28 15:19:01
平衡尺子
拇食指巨指症1例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