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三点建议

2009-09-11 08:25:32郑红峰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2期
关键词:旧书农家书屋

郑红峰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自2007年起,各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许许多多乡村出现、壮大,成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农家书屋建设毕竟是新生事物,在迅速壮大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为促进农家书屋工程更好地发展,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起到惠民便民的实际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防止重建轻管,莫让农家书屋成摆设

建立农家书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买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问题,帮助农民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笔者到乡下采访时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农家书屋建成后成了一种摆设,没有很好地加以管理和利用,上级来检查时热闹,过后就冷庸。二是存书数量偏少,图书种类残缺不全,一些农家书屋仅有少量书籍而无报刊、音像制品等,无法提供全方位服务,图书中有不少是与现实需要脱节的“过时品”,影响了读者阅读。三是农家书屋多设在村委会驻地,有的经常是“铁锁”当家,农民借书相当困难。四是一些管理员缺乏相关培训,文化水平也不高,不懂图书的基本管理。此外,笔者还了解到,近期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在对全省11个区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深入3个市、9个县、30个行政村调研,得出令人不安的结论:过去所建的这些图书室大致上1/4运行良好,1/4勉强维持,1/2名存实亡,有一个图书室,2006年1~8月借阅量仅40人次,个别图书馆还呈现关闭和半关闭的状态。

建议:首先,健全工作机构,明确管理主体,分清职责,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各级图书馆的优秀馆员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完善的借阅登记制度。其次,要继续扩大农家书屋社会影响,通过各种传媒,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农家书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来。最后,采取各种措施,搞一些通俗文化活动、科学小知识竞赛等,鼓励、吸引农民多读书、多看报,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让农家书屋不仅丰富农民们的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

二、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监督机制有待改进

笔者在京郊采访中发现,有的农家书屋装备的图书不乏10年前的旧书,多数图书为边远出版社的套书、高定价低折扣书,有的书印刷质量、纸张质量不堪入目,与盗版书区别不大。这反映出当地农家书屋出版物采购、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保证书籍质量。这家农家书屋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装备什么样的图书都是上面说了算,哪怕送来的是盗版书我们也得上架。据悉,配送书的单位大多是民营图书公司、书商。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出版单位绝不可将农家书屋工程看作是解决库存的机会而不顾实际地“甩包袱”,将那些待报废且对农村没有什么用途的图书配进农家书屋,从而降低农家书屋的社会效益。笔者发现,某地的物流中心有好几十家特价图书批发商的批发价格仅1.3折到1.5折,一些书商按正价(一般65折~75折)中标后会通过非法手段用这些特价书配货结算,使得农家书屋资源建设大大缩水!

上述问题将严重影响农家书屋出版物装备的质量,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农民。

建议:各地要建立地区统一的采购、验收、监督机制,明确采购方职责,实行主管农家书屋采购人员责任制,防止运作过程中产生腐败,而严重侵害农家书屋资源建设。其次是上级主管机关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小组成员可以邀请一些出版社负责人等业内人士加入,同时对一些唯利是图、违规操作的相关责任人要加大惩治力度。

三、农家书屋旧书更新形成机制

基层农家书屋大多属于“一次性”援建,往往是在建成之初获得上级图书馆或社会捐赠的一批图书后,便陷入了半“闲置”状态,缺乏后续的管理与服务,既没有定期定量给书屋配送新书,也没有加大在村民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少村级农家书屋甚至成了存放旧书的“仓库”。由于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图书更新渠道,大部分书屋的图书有出无进、迅速老化,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下降。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农民在实际生产中不断遇到新问题,农家书屋陈旧的藏书根本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没有真正发挥服务于农民的作用。此外,图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配送和捐赠图书数量的增加,农家书屋积压的旧书也会随之增多。这些旧书既不实用,又不能随意处置,还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如何处置,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建议:基层农家书屋图书更新机制应尽快建立,各级部门应积极做好图书的供应与更新工作,在图书的更新问题上让农民朋友有更多的参与权。切实保证每年都有最新、最实用图书为农民提供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捐建农家书屋工程,乡镇、村和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应积极为农家书屋征订报刊,增加阅读种类。对于旧书的处理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社会捐赠的图书也要加强审查,年限久远、库存积压书严禁流入农家书屋,鼓励援建单位不断向农家书屋输送新鲜血液。

农家书屋不像其他工程,它需要长期的“营养”才能够维持下去,比如定期配备新书、定期开放书屋的时间保证、配备的图书确实有用等。

目前,各地农家书屋主要还是走得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农民参与、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模式。然而笔者认为,为适应这一模式,相关部门直接管理的主导地位应该尽快确立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农家书屋图书与音像制品的及时更新换代。如果在建成之后不闻不问,只是把书屋当成一种摆设,或者依赖于社会和出版单位的捐赠上,农家书屋就有可能变成变相的旧书、积压书堆积仓库,产生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此外,在农家书屋的管理上,应做到专人负责,按时开放。农家书屋的开放是一项长期工作,当这项工作影响村干部的工作或者村民的生产或家务劳动时,义务劳动的积极性就会丧失。实行有偿服务,就能让这种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猜你喜欢
旧书农家书屋
旧书满新知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34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14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农家笑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6
春回农家
梦幻书屋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中国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7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