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使就职演说秀中文 美总统上任当年就访华
本报驻美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李满 陶短房●本报记者 王跃西 安百杰 王文●王盼盼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1月将访华的消息在刚过去的周末传遍世界,这个消息是新任驻华大使乔恩·亨茨曼(中文名洪博培)在抵达北京第二天宣布的,他似乎将透露这一消息当成了庆祝自己上任的鞭炮。从奥巴马上任前开始,就有美国媒体和学者建议他“尽快甚至首先访问中国”。但到今天,奥巴马已经出访过北美、南美、欧洲以及非洲一些国家,中国没赶上头一拨,但他仍是美国第一位上任当年就访华的总统。多名中国专家2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称,中国是不是奥第一个出访国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双方都明白已经离不开对方。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何茂春说,“现在的美中关系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这才是中美关系30年来最正常的时期。”
“不要以是否会中文判断一个人对华是否友好”
与奥巴马上任后美国驻许多国家的大使悄然就任的情形相比,空闲了7个多月的美国驻华大使官邸22日格外吸引国际媒体的关注。面对近百名中外记者,49岁的第七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22日在其上任第一天“就职演说”一开始就秀起他的中文。他说:“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有句古话,家庭快乐则天下太平。昨天夜晚,我带着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来到这里。”
世界媒体最关注的是洪博培宣布奥巴马将于11月访问中国的消息。法新社称,奥巴马11月对中国的访问,将为两个巨人间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报道称,尽管奥巴马早已接受访华邀请,但这还是第一次公开确认。报道认为,奥巴马很可能选择11月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峰会前后访华。
日本《每日新闻》23日称,和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财长盖特纳一样,新上任的驻华大使洪博培在上任伊始的记者会上就使用中国古典名言做开场白,让世界惊愕,也显示出奥巴马政府各重要机构都有中国通。这篇文章认为,“日本一直对美国重视中国的姿态牢骚不平,但实际在美国看来,是日本太轻视中国了”。
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出的声音比前几任政府时期明显要客气许多,但反过来猜中美关系“阴暗面”的报道一点也没有减少。路透社称,洪博培宣布奥巴马将访华,表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双方的会谈也将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如贸易和经济政策、朝鲜核武问题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可能会凸显双方的分歧,因为按计划,各国应在12月前就减排达成协议。但中国一直指责美国应对金融危机负责,对制裁朝鲜态度保留,并坚持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使在两国关系发展中是很关键的角色,但远远不是决定角色。大使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因为个人认知、倾向不同,各位大使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两国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权仍然在总统手中,大使是实际执行这些政策的人。周世俭强调,“万万不可以会讲汉语,有个中国女儿就判定一个人对华是否友好,以及他能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最好的例子”。
首位任内第一年访华的美总统
英国广播公司(BBC)22日称,尽管中美在经济和战略的相互需要日益加深,但不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深层矛盾并未消失。报道援引洪博培的话称,他将致力于扩大美中人权对话的内容。使目前每年一次的人权对话“经常化”、“有实质内容并反映美国的价值观念”。
对于中美关系,许多分析认为中美最近高层来往频繁,双方关系比以前密切得多。但是,中美关系的一些“不太大的问题”引起的震动似乎却比以前大得多。前几年中国曾在南海用渔船破坏了美方的监听船声呐,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不久前在南海发生的比以往轻得多的事件却引起很大争吵。有分析认为,近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但这种合作超过了双方互信增加的速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美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不少爆发点,在南海甚至有潜在的军事风险。香港《大公报》23日称,新任的大使能不能从前任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在中美关系的危机阶段做出果断决定,加强同中方的沟通,并且考虑中国民间情绪避免局势失控,是洪博培将会遇到的挑战。
从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之后没多久,就有一些美国媒体和专家建议他尽快访华。美国《新闻周刊》在奥巴马上任前就曾刊登文章称,奥巴马“应在上台后一个月内,选择中国作为最先出访的国家”。这一提议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争论,反对者认为这种提法“非常荒谬”,而支持者则称“反对者完全忽视了北京对美国自身及国际利益的重要意义”。后来,奥巴马首次出访选择了加拿大,然后出访了欧洲、南北美洲以及非洲一些国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赵国军博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奥巴马作为首位任内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这一举动已经显示中国对美国的重要地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教授认为,中美关系现在就是一种竞争和合作交织的关系。
中美关系远没看上去那么美
美联社的报道称,洪博培大使称他的最大使命是“使美中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他也遇到更多挑战,最大挑战则是由于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所产生的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英国广播公司称,周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会见美国陆军参谋长凯西时曾指责美国对台军售“侵犯中国核心国家利益”。报道称,陈炳德在会面时指责美方说:“需要合作的时候,你们就同我们很友好;不需要合作的时候,有时做一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我感到……我们不能这样合作,我们应该真诚、友善地合作。” 美国《纽约时报》20日的文章用“冲突”一词来形容两军高级将领的争论,称会谈变成了“中方教训美国将军何为尊重本国核心利益的演说台”。文章最后援引一名美国官员的话认为,军事关系仍是“中美双边关系的薄弱环节”。
周世俭认为,中美关系的实质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利用。“疆独”女头目热比娅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2005年要求中国释放的,美国民主基金会是热比娅的财神,对台军售直截了当地显示出了美国对中国的戒心,在高新技术转让领域,美国对中国的戒备丝毫没有减弱,这些都表示,中美关系发展中的“火山”还有很多。现在的中美关系很像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话,“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生存则团结亡”,中国在对美国交往中应该更加强硬,挺起腰杆,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利益。
赵国军认为,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哲学立国的国家,从上到下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美国总是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地看待中美关系、美对华政策和战略,不迷惑于一时一事。
日本共同社21日刊发的一篇评论称,“美国为渡危机热捧中国”。这篇文章称,美国一直极力向外界宣扬“G2(美中两极)时代已经到来”,并将两国关系形容为“同舟共济”。虽然中国多次作出不满美元体系的发言,但并没引发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文章称,事实上,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的美国的意图隐约可见,试图通过抬高中国来助其渡过危机,同时描绘着后危机时代的战略。文章称,虽然这场游戏的主角仍是美国,但中国是否甘愿永远充当配角呢?双方间的博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