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忧.自警.自律

2009-08-04 09:37:04张桂辉
党建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警侥幸心理教育培养

张桂辉

据报载,2003年至今,在全国法院判处的各类罪犯中,县(处)级以上公务人员上升幅度较大。

读罢这则消息,我在为重拳出击喝彩的同时,也思考着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这些落马官员,除少数是通过跑、送、买等不光彩手段升迁的外,多数人从一个普通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都来之不易。不仅与组织上的教育培养分不开,而且与自己的不懈努力分不开。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当珍惜才对,何以每年有近千名县处以上领导干部被绳之以法?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既不能自警,更不善自律,存有侥幸心理,缺少自忧意识。现在,各种诱惑很多,若领导干部不能自忧,自然也就不能自警、自律了,随时都有掉进陷阱的可能。

形形色色落马官员的案例警示我们,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抵挡不住眼前的种种诱惑,必将失去未来的幸福。民谚说得好:金钱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通常情况下,人不会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送进监狱,乃至地狱。一些落马官员所以心存侥幸,与下列“三自”的误导不无关系:

其一,自作聪明。认为自己作案手段高明,“越轨”行为只有天知地知,不会轻易暴露。他们当中,既有对法律似懂非懂的,也有法律专家知法犯法的,甚至身为司法官员的也不乏其人。

其二,自加麻醉。认为与那些“进贡者”情同手足、知根知底,他们不会出卖自己。在有些落马官员看来,向自己送钱送物的人,大多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有“钢铁”同盟。加之对方在行贿时往往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绝对守口如瓶。于是信以为真,即使事情败露,仍然相信“哥们儿诺言”,拒不交待问题,以致错失坦白从宽的良机。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把他们送进“铁笼子”的,正是那些所谓的“铁哥们”。

其三,自我安慰。认为贪得无厌且平安无事者大有人在,自己搞点“小腐败”未必那么倒霉。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思想上原有的一点防线彻底松垮了,胆子越来越大,受贿越来越多。辽宁省铁岭市财政局原副局长景治中,曾经这样自我安慰:一次收受数额不超过5000元不算犯罪。同时抱着“社会风气如此,何必格格不入”的心态。几年下来,收受贿赂159次,总额近70万元,最终落入法网。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况且,权力是把“双刃剑”。时下,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忧权忧己意识,对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警惕不够。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领导干部,自律尤为重要。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常思纵欲之害,常怀自忧之心,才能防微杜渐、自警自律。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猜你喜欢
自警侥幸心理教育培养
书法作品欣赏
金沙江文艺(2024年5期)2024-06-07 11:10:01
涵养行举自醒的自觉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珍本《自警编》考论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3期)2021-01-14 00:49:34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侥幸心理是颗大毒瘤
之所以
杂文选刊(2020年1期)2020-01-10 07:05:03
遏制酒后驾驶侥幸心理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9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